众力资讯网

普京放话:只要乌克兰放弃顿涅茨克,俄乌战争就能结束,泽连斯基却死不同意…

普京停火条件遭披露!乌克兰放弃顿涅茨克,就能终结战火?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啊…顿涅茨克,这片版图仅占乌克兰全域4.7%的土地

普京停火条件遭披露!乌克兰放弃顿涅茨克,就能终结战火?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啊…

顿涅茨克,这片版图仅占乌克兰全域4.7%的土地,如今却意外成为撬动俄乌冲突走向的核心支点。

“是时候终止这场杀戮,达成和平协议了!流的血已经太多了。”10月,特朗普在白宫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会晤结束后,于社交平台公开发布了这样一段表态。

几乎在同一时间,一则消息在国际政坛引发轩然大波:普京在与特朗普通话沟通时,提出了结束这场冲突的具体条件——只要基辅方面彻底放弃顿涅茨克,俄罗斯就有意愿启动停火流程。

此前被外界认为高不可攀的停火门槛突然出现松动,这究竟是和平曙光即将到来的信号,还是俄方精心设计的另一套战争策略?

俄乌冲突已进入第四个年头,这场最初被不少军事分析师预判为“闪电战”的对抗,如今早已演变成一场双方都深陷其中的消耗战。

正是在这样的战场态势下,普京有意降低停火条件的消息才显得格外引人关注。

据《华盛顿邮报》援引知情人士爆料,普京在与特朗普的电话会谈中明确表态:基辅必须完全放弃对顿涅茨克的控制权,这是结束当前冲突的必备前提。

这一消息很快得到多家国际媒体的交叉验证,路透社在引用英国《金融时报》的报道时,还补充了更为具体的细节:普京明确要求乌克兰军队从东部的顿涅茨克地区全面撤军,以此作为启动俄乌冲突停火程序的核心交换条件。

更值得玩味的是,有消息人士进一步透露,作为获取顿涅茨克地区控制权的交换筹码,普京表示愿意下令暂停在赫尔松、扎波罗热等南部地区的前线作战行动。

从战略层面来看,这相当于俄方用两个州的战场停火,来换取对一个州的完整掌控权,这样的条件设置背后暗藏着复杂的战略考量。

顿涅茨克的面积仅为2.65万平方公里,不足乌克兰国土总面积的4.7%,为何这样一片看似不大的区域,会成为俄乌双方停火谈判中争执不下的焦点?

答案就隐藏在其不可替代的战略价值之中。

从资源禀赋来看,顿涅茨克坐拥乌克兰90%的煤炭储量,是名副其实的“能源命脉”,其中位于波克罗夫斯克近郊皮什查内的煤矿,更是承担着为乌克兰最大钢铁生产商Metinvest供应半数焦煤的关键任务,而这种焦煤是炼钢工序中不可或缺的核心原料。

与此同时,该地区还是乌克兰传统的重工业核心区,聚集了大量工业设施与技术资源,掌控这片区域不仅能够直接切断乌军在东部战线的后勤补给线路,更能为俄军后续向西推进构建重要的战略支点。

从当前战场态势分析,俄军目前已经实际控制了顿涅茨克约70%的区域,其中包括多个战略重镇。

如果乌军真的按照俄方要求撤出剩余30%的控制区域,就相当于将纵深达82公里的战略缓冲带拱手让人,这对后续乌军的东部防御体系将造成致命打击。

美国知名智库战争研究所对此作出精准点评,认为这本质上是普京推行的“以空间换时间”策略,通过看似让步的条件换取核心利益的巩固。

普京此次的战略调整,表面上看是降低了停火诉求,实则是为了将有限的军事资源集中投放到最具战略价值的关键区域,实现战场效益的最大化。

面对普京提出的“新条件”,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陷入了典型的两难境地。

从冲突初期“绝不退让一寸领土”的坚定表态,到如今公开表示“愿意就相关议题展开谈判”,泽连斯基的立场已然发生了微妙但明显的转变。

但即便如此,他依然公开强调“乌克兰总统不会放弃顿巴斯地区”,并以乌克兰宪法中关于领土完整的条款为依据,排除了作出领土让步的可能性。

这种看似矛盾的态度表达,恰恰折射出乌克兰当前面临的残酷现实困境。

冲突持续三年多时间,乌克兰的处境正变得愈发艰难。

西方盟友的援助力度已大不如前,尤其是美国方面的态度反复不定,一方面不断表态将“坚定支持乌克兰”,另一方面却在关键时刻多次延迟或缩减实质性援助规模。

与此同时,战场之上的消耗从未停歇,俄总统普京曾公开宣称,在当年的作战行动中,俄军已成功夺取近5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以及212个定居点。

尽管乌军从7月开始调整战术,采取积极防御的作战方针,有效遏制了俄军此前快速推进的势头,但从整体战场格局来看,乌军依然处于战略防御的被动态势。

在这样的双重压力下,泽连斯基表示愿意参与美俄乌三方会谈,就相关议题展开磋商,无疑是一种务实的策略选择。

毕竟对乌克兰而言,既要坚守领土完整的底线,又要避免国家被长期的战争拖入崩溃边缘,每一步决策都需要权衡利弊。

在这场错综复杂的博弈中,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角色始终占据着关键位置。

特朗普重返白宫后,美国对俄乌冲突的政策立即进行了深度调整,彻底摒弃了此前拜登政府的对乌政策思路,转而重启美俄高层对话渠道,同时暂停了部分对乌军援项目,并明确要求欧洲盟友承担更多对乌援助的责任。

从一开始,特朗普就极力塑造自己“调停者”的角色定位。

他在当年1月上任伊始,就高调宣称“将在24小时内结束俄乌冲突”,随后不久又突然表态“美方将退出俄乌斡旋进程”,没过多久又解释称“之前的说法只是个玩笑”。

这种反复无常的行事风格,让欧洲盟友和乌克兰方面都深感不安,难以准确预判美国的政策走向。

特别是到了10月,特朗普的态度出现了明显的转向。

在与泽连斯基会晤结束后,他公开向俄乌双方发出呼吁,希望双方能够“就地实现停火”,让各自的士兵尽快返回家园。

他还在社交平台上撰文称:“双方应该就地停止战斗,各自宣布取得了阶段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