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右翼分子按捺不住野心,公然模拟攻击辽宁舰,妄图在钓鱼岛下黑手…
军迷圈流传着一句经典论断:“真理永远在火炮的射程范围之内”,而在如今的西太平洋海域,中国海军航母编队的每一次远航,都在用实力诠释着这句论断的时代内涵。
日本《读卖新闻》曾披露过一则耐人寻味的消息:今年中国海军辽宁舰航母编队按计划前出西太平洋开展远海演训时,日本航空自卫队悄然派出数架F-2战斗机,在钓鱼岛以北海域组织了一场针对性极强的模拟攻击演练。
值得玩味的是,这场演练并非在辽宁舰编队活动期间同步开展,而是刻意选在辽宁舰驶离该海域之后才匆忙进行,如此“避实击虚”的操作,本质上只是一场自欺欺人的“马后炮”式表演。
更具挑衅意味的是,同年10月24日,日本海上自卫队又牵头美国、澳大利亚等五个国家的海军力量,在巴士海峡以东的菲律宾海启动了所谓“年度联合2025”军事演习。
熟悉西太平洋地理的人都清楚,巴士海峡是中国海军进出第一岛链的关键咽喉要道,日本选择在此处组织多国军演,其针对中国海军的意图可谓昭然若揭。
日本航空自卫队为何要刻意选择在辽宁舰编队过境后才开展模拟攻击?
日本媒体在报道中毫不掩饰地透露,此举就是要“明确向中国传递信号”,证明日本自卫队已经具备与中国航母编队对抗的作战能力。
此次模拟攻击的主力装备F-2战斗机,是日本航空自卫队专门用于对地和对舰打击的核心机型。
这款战机以美国F-16战斗机为蓝本进行研制,于2000年正式加入日本航空自卫队序列,目前装备数量约为91架,在服役初期因是全球首款搭载量产型有源相控阵雷达的战机而备受关注。
但鲜为人知的是,这款战机的研发过程并不顺利,由于日本在航空工业领域的技术短板,其制造成本远超原型机F-16,且后续升级改造始终受制于美国的技术输出。
在战机之外,日本在远程导弹部署上的动作同样频繁。
日本防卫省曾公开表示,计划首先在九州地区熊本市的陆上自卫队健军驻地部署国产远程导弹,并力争在当年内完成全部部署工作。
这款即将部署的装备正是改进型12式地对舰导弹,与早期型号相比,其射程实现了质的飞跃,从最初的200公里大幅延长至约1000公里,堪称日本远程打击体系中的“明星装备”。
从近年的军事动作来看,日本发展远程作战能力的野心远不止于部署一款导弹或一种战机。
近年来,日本政府不断调整国家安全保障战略,以所谓“对敌基地攻击能力”和“在敌方射程外实施防御”为借口,通过自主研发、国际引进等多种手段,持续推进远程作战能力的升级迭代。
在导弹武器系统构建方面,日本正全力打造覆盖陆、海、空三个维度的远程打击网络。
除了已经进入部署阶段的改进型12式反舰导弹,日本防卫省还在加紧研制“超高速滑翔弹”的升级型号,据其公布的技术参数显示,这款新型导弹的最大射程可达3000公里,具备对远距离目标实施精确打击的潜力。
与此同时,日本还积极向美西方国家寻求武器装备合作,计划引进可由海上平台发射的“战斧”巡航导弹,以及能够搭载在F-35A、F-15J等战机上的JASSM-ER空射巡航导弹和JSM联合打击导弹。
这些引进的导弹装备将与日本国产导弹形成互补,试图构建起多层次的远程打击体系。
在作战平台建设上,日本的投入同样不遗余力。
除了大规模采购F-35系列隐身战斗机,日本还与英国、意大利达成合作协议,共同推进第六代战斗机的研发项目,试图在下一代空战装备领域抢占先机。
在海上平台方面,日本防卫省已明确提出建造两艘万吨级宙斯盾舰的计划,这款新型舰艇将专门针对远程反舰导弹搭载需求进行设计,建成后将成为日本海上自卫队远程打击的核心平台之一。
然而,看似庞大的军事野心背后,日本的反航母作战体系实则存在诸多致命短板,这些短板从根本上决定了其所谓的“模拟攻击”不过是纸上谈兵。
首先在核心作战装备方面,作为模拟攻击主力的F-2战斗机存在明显的性能缺陷。
这款2000年服役的战机至今已服役超过20年,机体结构和核心电子设备均已出现老化现象,更关键的是其不具备隐身能力,在现代防空体系面前几乎没有突防优势。
即便搭载新型导弹,其战场生存能力也大打折扣,与中、美、俄等国的同类型装备相比存在代际差距。
而日本寄予厚望的F-35A隐身战机,虽然具备先进的隐身性能和航电系统,但截至目前尚未形成可靠的反舰作战能力,其搭载的反舰导弹适配性、战术协同流程等关键问题仍未完全解决。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在6月那场针对辽宁舰的模拟攻击演练中,日本航空自卫队很可能仍在使用老旧的ASM-2亚音速导弹,因为其主力新型装备ASM-3A超音速反舰导弹的部署进度严重滞后,未能按时形成作战能力。
其次在战场感知体系上,日本构建的由卫星、侦察机、无人机组成的侦察网络存在明显漏洞。
在辽宁舰编队此次西太平洋演训期间,编队搭载的歼-15DH电子战飞机曾多次对日本自卫队的雷达、侦察机等装备实施电子干扰,导致日方多型侦察装备出现信号中断、探测失真等问题,直接暴露了其战场感知体系的脆弱性。
没有可靠的战场感知能力,即便拥有射程上千公里的导弹和先进战机,也无法实现对移动航母编队的精准打击。
最能体现其体系短板的是,日本媒体报道的模拟攻击演习时间与辽宁舰编队实际经过该海域的时间存在明显偏差,当日本自卫队战机抵达演练海域时,辽宁舰编队早已驶离该区域,这场精心策划的模拟攻击不过是对着空无一人的海域“放空炮”,根本不具备任何实战意义。
面对日本的军事挑衅,中国海军早已构建起多层次、立体化的防御反击体系,具备充分的应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