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淞沪会战
淞沪战役实际上是蒋介石向地方势力递交的“投名状”
蒋纬国后来撰文说,发动淞沪战役的战略目的,是迫使日军改变“由北向南”的作战方向,变为“由东向西”,是抗战初期的一次大的成功战略,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这种说法其实是靠不住的,战役最后的发展虽然造成了这种...
张作霖去视察东北军,遇到一个偷懒的士兵,正躲在树林里,用钢盔当锅炖野鸡肉,张作霖
张作霖去视察东北军,遇到一个偷懒的士兵,正躲在树林里,用钢盔当锅炖野鸡肉,张作霖掏出关东小烧,两个人饱餐了一顿。饭后,张作霖对士兵说:“把钢盔好好洗洗,不然戴在头上有味!”士兵惊讶地说:“你挺懂行呀!”张作霖微微一笑,说道:“那是,我刚当兵那会,也经常这么干。”你可能会问,张作霖那会儿的兵,真有钢盔吗?还真有。说起来,中国军队正儿八经大规模用上钢盔,时间不算早。有记录的第一次,是在1924年的第二次直奉战争。当时吴佩孚手下,有个精锐的第三师,专门组建了一个“钢盔旅”。他们戴的,是法国货——亚德里安式钢盔。吴佩孚的想法很超前,想用这支“铁帽子旅”配合德制冲锋枪,去啃张作霖奉军的硬骨头,有点像一战德军“暴风突击队”那意思。可惜啊,想法是好的,现实很骨感。这支部队没经过特种训练,面对奉军密集的机枪阵地,头盔再硬也顶不住子弹乱飞,伤亡惨重,没起到啥大作用。但这一战,却给当时所有的中国军阀上了一课:脑袋上顶个铁家伙,关键时刻真能保命。咱说回张作霖,他亲眼见识过吴佩孚的“铁帽子旅”,能不懂钢盔的好处?后来他自己也从法国买了一批。所以,他对那个小兵说自己也用钢盔炖过肉,这话绝不是吹牛。他懂这玩意儿,不光懂它怎么挡子弹,更懂它在战场上能怎么“救命”——有时候是挡住致命的弹片,有时候,就是换来一口热乎的鸡汤。从那以后,钢盔就在中国的战场上遍地开花了,简直成了一个“万国钢盔博物馆”。云南的滇军,因为离法属殖民地近,就清一色法式装备,人手一顶钢盔。1937年滇军出滇抗日,从台儿庄到武汉会战,那一道道戴着法式钢盔的身影,打出了中国人的威风。川军、桂军、西北军呢,则喜欢英国的“飞碟盔”,也就是布洛迪式钢盔,因为它简单轻便。而蒋介石最精锐的德械师,戴的自然是德国经典的M35钢盔,那造型,可以说是二战德军的标志了。淞沪会战前,你能在上海街头看到戴着德盔和英盔的士兵并肩巡逻,场面相当“国际化”。当然,还有我们最熟悉,也最痛恨的,是日军的90式钢盔。这玩意儿其实也是仿的法式钢盔,但日本人做了“本土化改造”。可这改造,毛病不少。内衬不稳,戴着晃荡,必须把绳子死死勒在下巴上,不然跑两步就歪了。这么一来,要是钢盔被子弹打中,冲击力很容易把士兵的脖子给震伤。而且它防护力有限,还不透气,在中国南方的湿热环境里,戴着就是受罪。对于长期在艰苦环境中作战的八路军和新四军来说,钢盔绝对是奢侈品。早期红军打游击,缴获了钢盔也没太当回事,带着它翻山越岭不方便。可到了抗日战场,面对装备精良的日军,大家才真正意识到头部防护有多重要。于是,缴获日军的90式钢盔,就成了我军将士眼里的宝贝。虽然这玩意儿毛病一堆,但对于连铁都缺的八路军来说,已经是不可多得的先进防具了。各部队会把缴获来的钢盔集中起来,配发给突击队、尖刀班。在反“扫荡”作战中,这些戴着日式钢盔的八路军战士,就是插入敌人心脏最锋利的尖刀,有效降低了一线部队的伤亡。到了抗战末期,我军拥有的钢盔数量已经相当可观。解放战争时期,从白山黑水的东北,到潮湿泥泞的南方,佩戴着日式钢盔的解放军战士,成了席卷旧时代的一股钢铁洪流。这种缴获来的日式钢盔,甚至一直用到了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然而,对一种装备的依赖,也反映出我们自身的短板。建国初期,我军对研制自己的制式钢盔并不够重视。直到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这个血的教训才真正疼醒了我们。当时,我军大多数战士戴的还是布军帽,在越南丛林的冷枪冷炮面前,吃了大亏,付出了不必要的伤亡。正是这场战争的刺痛,催生了我国第一代真正意义上的国产制式钢盔——GK80型钢盔。它参考了多种外军钢盔的优点,结合了我们自己的实战需求,在后来的两山轮战中表现优异,大大保护了我们的战士。从那以后,我军的头盔发展才算真正走上了正轨。所以,从张作霖和那个偷懒小兵的故事说起,一顶小小的钢盔,串起的是中国军队近一个世纪的辛酸、奋进和现代化历程。那口用钢盔炖鸡的‘锅’,炖出的是乱世里士兵的辛酸、智慧和乐观。它反映了一个最朴素的道理:装备是死的,人是活的。在最残酷的环境里,活下去,就是最大的胜利。而从五花八门的“万国牌”,到我们自主研发的制式装备,每一顶钢盔的演变,背后都是国家工业实力的提升和无数血与火的教训。
蔡如柏(1899—1937)广西南宁人,一位在抗日战争初期为国捐躯的英烈。在淞沪
在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中英勇作战,最终壮烈牺牲。[祈祷][祈祷][祈祷] 蔡如柏毕业于广西陆军干部养成所,此后在军中历任排长、营长等职。1936年,他担任第一集团军第11师参谋长,随后调任第66军160师上校参谋处长,为后续参与...
淞沪会战八百壮士结局:团长被手下刺杀,士兵被囚禁折磨
1938年8月11日,这是88师出征奔赴淞沪战场一周年的日子。在此之前,谢晋元已经和租界工部局申请,希望他们能送来旗杆,这一天能升起国旗,租界的人答应的好好的,可是到了升旗这天却突然变了卦。8月11日清晨6点,孤军营中升起...
淞沪会战时,为博取西方同情,蒋介石下令:牺牲掉88师
淞沪会战即将落幕,国军70多万精锐伤亡惨重,江湾、庙厂、闸北地区相继沦陷,战场局势对我军十分不利,蒋介石当即下令撤军。...中国士兵表现出的勇敢无畏深深震撼到了租界中的外国记者,他们纷纷发报声援中国抗战,《泰晤士报》中...
1937年,淞沪会战溃败日军占领了上海这张照片拍摄于1938年上海黄浦滩。那时
1937年,淞沪会战溃败日军占领了上海 这张照片拍摄于1938年上海黄浦滩。那时候日本人还没有跟英美等国撕破脸皮,在英租界的大门外一名英国士兵持枪站岗,而另一边却站着嚣张跋扈的日本士兵。虽然表面上还维持着和平状态,但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