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液化天然气
就在昨天日本新首相“拒绝够硬气”2025年10月29日,日本新首相高市早苗做
                                就在昨天日本新首相“拒绝够硬气”2025年10月29日,日本新首相高市早苗做了一件让美国意外的事,她当面拒绝了美国总统特朗普提出的停止进口俄罗斯液化天然气的要求,明确表示日本将继续从俄罗斯购买天然气,这让原本紧张的日美关系增添了新变数。俄罗斯液化天然气占日本进口总量的近9%,三井、三菱还握着“萨哈林2号”的股份。这项目可是日本能源供应的重要支柱,哪敢说断就断。特朗普这要求来得不是时候,美国刚制裁俄两大石油公司,还想拉盟友加码。可日本的难处,美国压根没真放眼里。美国心里打的什么算盘?无非是想让日本多买自家液化天然气,甚至逼日本投440亿美元的阿拉斯加项目。这哪是盟友,分明是生意。替代俄气的成本高得吓人,日本经济产业大臣早说了,换能源会让电价暴涨。老百姓已经够难了,高市早苗不敢冒这个险。日美关系早有裂痕。年初日本制铁收购美钢,被拜登以“国家安全”否决,日企直接把美国政府告了。盟友的信任早被消耗光了。普京早前就放话,制裁俄能源只会推高全球价格,美国也逃不掉,高市早苗显然看清了这点,不愿当美国制裁的炮灰。“萨哈林2号”的合同要到2028年后才陆续到期。现在断供,日本能源安全就是空谈。生存面前,同盟的面子得往后放。这拒绝绝非一时冲动,是日本对美国单边主义的反击。当盟友只被当棋子,再铁的关系也会生裂缝。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欧洲天然气持稳 关注液化天然气和乌克兰相关风险
                                尽管温和天气预报和液化天然气强劲进口近期推低了价格,但市场担忧欧盟对乌克兰的燃料运输增加可能导致供应紧张。乌克兰计划增加天然气进口,因此前俄罗斯导弹袭击破坏了该国国内生产。数据显示,欧盟输气量本周初已有所回升,...                            
                        [环球财经]国际能源署:前三季度俄罗斯液化天然气出口量减少11%
                                国际能源署称,与2024年同期相比,俄罗斯对欧洲的液化天然气供应量下降了10%,即18亿立方米,但俄罗斯仍为欧洲第二大液化天然气供应国。前三季度,比利时、法国和西班牙占欧洲从俄罗斯液化天然气进口总量的85%以上。国际能源署...                            
                        道达尔能源及其合作伙伴解除莫桑比克200亿美元液化天然气项目不可抗力状态
                                法国石油巨头道达尔能源表示,其已与项目合作伙伴一同解除莫桑比克液化天然气(LNG)项目的不可抗力状态。该项目投资规模达200亿美元,四年前因伊斯兰武装分子袭击导致建设工作停滞。道达尔能源一名新闻发言人透露,已于周五...                            
                        就在刚刚,欧盟正式宣布了!10月20日,欧盟达成协议,计划2027年底前全
                                就在刚刚,欧盟正式宣布了!10月20日,欧盟达成协议,计划2027年底前全面禁止进口俄罗斯天然气,想彻底重塑欧洲能源格局,但这份协议背后藏着不少麻烦。先看数据:2021年俄罗斯天然气占欧盟进口比重高达45%,2024年已降至19%,不过全年仍从俄进口天然气金额达156亿欧元。更讽刺的是,2025年上半年欧盟从俄进口液化天然气(LNG)金额同比暴涨29%,达到44.8亿欧元,可见双方“断气”根本没彻底。美国无疑是最大赢家:2024年美国LNG占欧盟进口比重已接近45%,较2021年暴涨七倍。但欧盟消费者得为此买单,每年气费要多花400-500亿欧元,电费额外增加600-700亿欧元,通胀压力直接拉满。另一边,俄罗斯早已转身拥抱亚太,2024年对亚太地区能源出口占比已超60%,基本不依赖欧洲市场了。欧盟内部更是苦乐不均:德国曾严重依赖俄管道天然气,受冲击最大,只能疯狂加大LNG进口,可斯洛伐克等内陆国连LNG接收设施都不足,根本接不住。就算靠美国、卡塔尔替代,这些国家新建LNG项目短期内也提不了产能。更关键的是,2024年德国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虽达59.4%,但仍离不开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未来高能源价格还是躲不开。欧盟这场“断气豪赌”,押上的可是整个欧洲经济的承受力,能不能赢还真不好说。在我看来,欧盟这“断气豪赌”纯属让民众为政治博弈买单!嘴上喊着禁俄气,上半年从俄买LNG的钱反而涨了29%,根本断不干净。美国趁机卖高价气赚翻,欧盟老百姓每年多掏上千亿能源费,通胀压力扛得死死的。俄罗斯早转头抱亚太,欧洲反倒丢了能源话语权,内部还闹分裂,德国扛成本、内陆国没设施。这场脱离民生的博弈,最后坑的全是欧洲经济和普通民众!你们说是吗?欢迎评论区讨论!                            
                        美国对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免税,对中国船到岸起重机等加征关税。汽车运输船每净吨46美元关税。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周五在一份通知中表示:“这项修改将避免液化天然气行业可能受到的短期干扰,同时促进对美国造船产能和液化天然气船舶生产的投资”。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还宣布,将对部分中国船到岸起重机和部分货物装卸设备...                            
                        俄罗斯卖原油和天然气给中国,中国支付人民币给俄罗斯。然后,俄罗斯再用人民
                                俄罗斯卖原油和天然气给中国,中国支付人民币给俄罗斯。然后,俄罗斯再用人民币在中国债券市场购买中国债券,这将有利于人民币。这个看似简单的循环,背后却牵动着全球能源格局和金融秩序的深刻变革。一切的开端,或许可以追溯到2022年9月那个看似不起眼的合同修改,当时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与中石油悄然将结算货币从美元欧元,变更为卢布与人民币各占一半。这不仅仅是一次支付方式的调整,更像是在全球金融的棋盘上,落下了一枚意味深长的棋子。这股能源洪流并非一次性交易,而是一个日益扩大的战略动脉。俄罗斯能源部部长齐维廖夫明确表示,计划借助“北极液化天然气2号”和“萨哈林2号”这样的重大项目,进一步加大对中国的液化天然气供应。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更是用“史无前例”来形容这些长期合同,并直言不讳地指出,欧洲市场已不再是溢价中心,东方市场正在取而代之。当全球最大的能源出口国之一,将其未来的出口潜力与一个新兴市场深度绑定,并选择对方的货币作为结算工具时,这本身就传递出强烈的信号。这种转变的背后,是地缘政治压力下的必然选择,也是对现有金融体系的一次主动突围。俄罗斯经济发展部长列舍特尼科夫的话或许更能说明问题:“任何第三国都无法禁止俄罗斯与中国之间的贸易”。当贸易的根基足够牢固,货币的选择权自然就掌握在了交易双方手中。那么,俄罗斯收到的人民币去了哪里?仅仅躺在账户里显然不是最优解。这些庞大的资金需要一个既能保值增值,又能深度融入中国经济的出口。中国债券市场,恰好提供了这样一个完美的蓄水池。这个市场体量惊人,2024年全年发行各类债券近80万亿元,年末托管总量高达177万亿元,规模稳居全球第二。更重要的是,它正以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拥抱全球资本。截至2025年8月末,已有来自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1100家境外机构进入中国债市,持债总量约4万亿元人民币。为了让这些“远方的客人”更安心,监管层不断优化规则,比如支持境外机构开展债券回购业务,方便他们进行流动性管理。这意味着俄罗斯手持的人民币,不仅可以购买稳定的国债,还能通过回购等金融工具灵活运作,实现资金的效率和效益最大化。这就像一个精密的金融循环系统,能源贸易是入口,债券市场是核心枢纽,而人民币则是贯穿其中的血液。这个闭环的形成,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推动是实实在在的。它不再是理论上的探讨,而是发生在真实贸易和投资中的生动实践。当人民币因为购买大宗商品而流出,又因为投资金融资产而回流,一个完整的国际货币职能链条就形成了。近年来,人民币跨境使用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2024年,跨境人民币收付总额高达64.1万亿元,同比增长23%。甚至在我们普通人的生活中,变化也在悄然发生。比如,现在用信用卡在境外消费,很多银行已经支持直接以人民币入账,省去了过去需要先换成美元的繁琐步骤。这些看似微小的改变,正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速的缩影。从国家层面的能源结算,到企业层面的贸易投资,再到个人层面的跨境消费,人民币的使用场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拓展。当然,这一切并非一蹴而就。俄罗斯选择人民币,既有现实压力,也有战略考量;中国敞开债券市场,既是自信的体现,也是深谋远虑的布局。这个能源-人民币-债券的循环,像一块投入湖中的石头,激起的涟漪正在扩散。它会不会启发其他资源型国家?当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效仿这种模式,全球货币体系的版图又将如何重绘?这或许才是这个故事最值得玩味的地方。这个由能源贸易驱动的金融闭环,究竟只是一个应对时局的巧妙策略,还是一个新货币秩序萌芽的序章?你认为未来还会有哪些大宗商品会加入人民币结算的行列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思考。                            
                        [环球财经]中企承建埃塞俄比亚液化天然气工厂正式投产
                                新华财经亚的斯亚贝巴10月4日电(记者刘方强)由中国企业协鑫集团承建的埃塞俄比亚20万方撬装液化天然气工厂2日在埃塞俄比亚索马里州正式投产,这标志着埃塞俄比亚在能源自主道路上实现了从“依赖进口”到“自主开发”的历史性...                            
                        AUS GLOBAL澳洲环球:液化天然气贸易迎来新机遇
                                然而,AUSGLOBAL澳洲环球认为,在液化天然气(LNG)贸易领域,BP、壳牌(Shell)、道达尔能源(TotalEnergies)和意大利埃尼公司(Eni)处于领先地位,而美国的埃克森美孚(Exxon)和雪佛龙(Chevron)正在努力追赶。...                            
                        招商轮船: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新船“海韵”轮交付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潘建樑)招商轮船晚间公告,2025年9月24日,公司通过下属控股单船公司在大连接收了1艘17.5万立方米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海韵”轮。公司表示:“海韵”轮交付运营是招商轮船坚持LNG运输业务...                            
                        国内西南地区最大液化天然气工厂建成投产
                                观点网讯:9月24日,位于重庆涪陵的我国首个页岩气处理加工工厂扩能项目正式建成投产,日产能由100万立方米提升至200万立方米,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工厂。公开资料显示,涪陵液化天然气工厂一期项目于2018年建成投产...                            
                        林宁:引领液化天然气的未来—到2035年基于场景的分析的战略见解
                                会上,RBAC执行董事,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地质经济局首席经济学家林宁发表题为《引领液化天然气的未来:到2035年基于场景的分析的战略见解》的主旨演讲,...会议聚焦“十五五”期间天然气市场形势展望、城市燃气行业转型、管网平衡...                            
                        欧盟提议从2027年起全面禁止进口俄罗斯液化天然气 较原计划提前一年
                                欧盟提议自2027年1月1日起全面禁止进口俄罗斯液化天然气,作为其最新制裁措施的一部分。欧盟还提议对更多俄罗斯银行和金融机构实施全面交易禁令,并对印度的相关实体实施贸易限制,这些实体曾协助莫斯科绕过欧盟的制裁。此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