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汇率
悬崖边的日元 汇率破位下行“口头干预”失灵
日元对美元汇率失守多道整数关口、日元对欧元汇率触及历史新低…一段时间以来,日元汇率持续破位下行,日本当局虽进行了“口头干预”,却未能逆转日元颓势。随着日元汇率逐步走低并接近曾引发当局入市干预的水平,市场对日本...
爱柯迪:公司关注汇率变动并采取措施防范风险
投资者提问: 董秘你好:公司大概有一半的营收来自海外,美元或欧元兑人民币的波动是否会导致公司当期的净利润出现下滑?...公司将持续关注货币政策和汇率变动情况,采取积极的措施防范可能存在的风险。感谢您的关注!
11月19日 英镑兑美元跌破1.3075 折算100英镑汇率兑930.2326人民币
新浪外汇消息2025年11月19日,截至23时43分,外汇市场上英镑兑美元汇率跌破1英镑兑换1.3075美元。跌幅为-0.5098% 转换为人民币汇率,相当于100人民币兑换10.7480英镑;或者100英镑兑换930.2326人民币。根据中国银行汇率牌价...
11月19日 澳元兑美元跌破0.6471 折算100澳元汇率兑460.6172人民币
新浪外汇消息2025年11月19日,截至23时39分,外汇市场上澳元兑美元汇率跌破1澳元兑换0.6471美元。跌幅为-0.5380% 转换为人民币汇率,相当于100人民币兑换21.7100澳元;或者100澳元兑换460.6172人民币。根据中国银行汇率牌价...
快报!快报日本突然宣布了11月18日,据共同社报道,日本财务大臣片山皋月对
快报!快报日本突然宣布了11月18日,据共同社报道,日本财务大臣片山皋月对“极为一边倒、迅速波动的”外汇市场表示担忧。因市场对日本财政状况的担忧,日元对主要货币出现贬值。(参考消息)对欧元汇率日元直接跌到180区间,创1999年欧元诞生以来新低,对美元也跌破155关口。说白了,日本政府这是在玩一场“经济豪赌”。日元贬值能让日本出口商品更便宜,丰田、索尼这些大企业能多赚点;同时,日本旅游也变得更亲民,中国游客能省下不少钱。但代价是,日本进口的能源、食品都得涨价,老百姓的菜篮子、油箱都得加价。数据显示,日元对美元从2021年的103跌到现在的155,贬值50%。日本政府可能觉得,为了打破“通缩-消费停滞”的怪圈,这点代价值得。但别忘了,日本是全球负债最高的国家之一,财政压力本来就大,再让日元贬值,只会让债务雪上加霜。这就像在悬崖边走钢丝,短期能刺激经济,但长期风险不小。日本政府得好好想想:是继续让日元贬值,还是想办法稳住汇率?毕竟,经济复苏不是靠“纸面富贵”,而是要让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好处。光靠货币贬值,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啊。
11月18日 澳元兑美元跌破0.6492 折算100澳元汇率兑461.4675人民币
新浪外汇消息2025年11月18日,截至05时00分,外汇市场上澳元兑美元汇率跌破1澳元兑换0.6492美元。跌幅为-0.6732% 转换为人民币汇率,相当于100人民币兑换21.6700澳元;或者100澳元兑换461.4675人民币。根据中国银行汇率牌价...
人民币狂飙!打破美元霸权封锁,全球巨头蜂拥而至,中国布局大显成效在全球货币
人民币狂飙!打破美元霸权封锁,全球巨头蜂拥而至,中国布局大显成效在全球货币的风云变幻中,人民币正上演着一场令人瞩目的逆袭,宛如一匹黑马,强势打破美元长期构筑的霸权壁垒,引得全球商业巨擘纷纷加入“人民币阵营”,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中国又为何能在这场货币博弈中玩真的?曾几何时,美元在全球货币体系中占据着绝对主导地位,掌控着大宗商品的定价权。从石油到矿石,各国交易都得通过美元结算,其他货币想要崭露头角,可谓难如登天。可如今,人民币正逐步改变这一局面。在大宗商品领域,人民币率先突破。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长期以来在铁矿石贸易中受制于美元汇率波动,企业成本难以稳定。但情况在2025年迎来转机,全球矿业巨头必和必拓宣布,将其对华铁矿石出口的30%转为人民币结算,每年涉及金额超1800亿元。这一决策震动全球,要知道,铁矿石可是全球贸易量最大的大宗商品之一,它采用人民币结算,无疑是给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打了一剂强心针。而这并非个例,石油贸易中,中国与俄罗斯、沙特、伊朗等国的石油贸易里,人民币结算占比也在不断攀升,2025年上半年达到28%,同比增长11个百分点。中国石化与沙特阿美签订的230亿元原油采购合同,全程以人民币结算,标志着人民币在石油结算领域的重大突破。农产品贸易方面同样进展显著,中国大豆进口的人民币结算占比在2025年前三季度达19%,同比增长8个百分点,巴西、阿根廷等主要大豆出口国纷纷开通人民币结算通道。全球巨头企业也敏锐捕捉到人民币的潜力,竞相加入使用人民币的行列。特斯拉在上海成立新的亚太区结算中心,宣布亚太地区业务逐步切换为人民币结算,每年涉及金额超500亿元;苹果公司与中国供应商签订380亿元零部件采购合同,首次采用人民币结算;德国大众汽车将在中国市场的销售收入留存比例从30%提升至50%,用于人民币资产配置和本地投资。这些巨头的行动,反映出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与稳定性正不断增强。人民币能在全球顺畅流通,离不开关键基础设施——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截至2025年10月,CIPS系统已覆盖全球189个国家和地区,参与者众多,其中境外参与者达965家,同比增长22%。2025年前三季度,其处理跨境人民币支付金额达98万亿元,同比增长31%,日均处理金额超3600亿元,已成为全球重要的跨境支付系统之一。CIPS系统清算效率高,平均清算时间仅为2.5小时,手续费也更低,仅为美元跨境支付的60%左右,大大提升了人民币跨境支付的便捷性与吸引力。此外,中国在政策层面也持续发力。“十五五”规划明确提出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提升跨境贸易投资人民币结算便利化水平。大湾区、海南自贸港等地纷纷推出人民币跨境投融资、外汇管理便利化等创新举措。在海南自贸港,企业可直接用人民币进行跨境证券投资,无需繁琐兑换外币,极大提高了投资效率。人民币国际化并非要取代美元霸权,而是顺应全球多极化趋势,走市场驱动、互利共赢之路。它为全球提供了更便捷、安全、高效的贸易和投资选择,对资源国而言,能稳定出口,规避美元波动风险;对投资国来说,人民币资产是分散风险的优质选项。从全球趋势来看,美元储备份额下滑,全球货币体系正走向多极并存,人民币的崛起正是这一时代潮流的生动体现。未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平台与更多国家系统对接,以及更多大宗商品采用人民币定价机制,人民币国际化的动力将源源不断。人民币将继续稳扎稳打,为全球金融多极化注入强劲中国力量,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更加平衡、更具韧性。
其实很多人没有发现,今天的中国这么强大,其实是很反常的。按常规历史逻辑,一个国家
其实很多人没有发现,今天的中国这么强大,其实是很反常的。按常规历史逻辑,一个国家从积贫积弱迈向现代化,通常需耗费两三百年缓慢积累,可中国仅用76年。1949年我们刚建国的时候,家底薄得能透光,GDP只有679亿元,人均收入27美元,工业产值占GDP还不到两成,人均钢产量才2公斤,连造一辆汽车、一架飞机都得从头摸索。按常规历史逻辑,一个国家从积贫积弱迈向现代化,通常得耗费两三百年缓慢积累,可中国偏不信这个邪,仅用76年就走完了别人几百年的路。2024年,中国GDP已经突破134.91万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1952年增长月223倍,年均增长差不多在7.9%。这速度放在世界范围内都堪称奇迹,而这奇迹的背后,藏着亿万中国人拧成一股绳的协作力量。建国初期,面对百废待兴的局面,全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一五计划期间,从鞍钢的高炉到长春一汽的流水线,无数工人、工程师熬夜奋战,硬是在空白的工业图纸上画出了第一笔。那时候没有先进的设备,很多零件靠手工打磨,没有充足的物资,建设者们就着咸菜啃窝头也要把项目赶出来。正是靠着这种劲头,中国迅速奠定了工业基础,为后来的发展埋下了伏笔。谁能想到,76年前连铁钉都得叫“洋钉”的国家,如今能自主建造空间站、研发第五代战机,工业产值早已今非昔比。而改革开放,更是把这种协作力量发挥到了极致。1978年,中国GDP仅3679亿元,而到2023年,这个数字已经增长到126万亿元,1979-2023年年均增长8.9%,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3.0%的增速水平。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变成国际化大都市,背后是无数创业者带着梦想涌入,是建设者们日夜不休地搭建高楼、铺设道路。加入WTO后,中国更是以开放的姿态融入世界,2023年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升至17%左右,是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这不是某个人的功劳,而是从企业家到流水线工人,从科研人员到普通农民,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力,才形成了推动经济前进的巨大合力。不仅是经济总量,民生领域的变化同样震撼。1952年中国人均GDP仅119元,2024年已达95749元,增长805倍,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3303美元,连续4年超过1.2万美元,成功从低收入国家跃升为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脱贫攻坚战中,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无数扶贫干部扎根基层,和群众一起找产业、谋发展,硬生生拔掉了穷根。全球最大的高铁网、高速公路网更是中国人民协作的结晶,从设计规划到施工建设,数百万建设者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才有了“千里江陵一日还”的便捷交通。这些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亿万双手共同搭建起来的,就像搭积木一样,每个人添一块,最终建成了现代化的宏伟城堡。中国的发展速度看似反常,实则是无数普通人齐心协力的必然结果。尽管我们仍旧面临着诸多问题,但我们的这种上下同欲的协作精神,正是中国跨越发展到今天的秘密之所在。
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创一年来新高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黄冰玉)11月14日,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盘中一度升至7.0908,创下2024年10月以来新高。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创一年来新高 来源:上海证券报 发表时间:2025/11/14 11:29:49
11月14日 新西兰元兑美元突破0.5682 折算100新西兰元汇率兑403.2583人民币
新浪外汇消息2025年11月14日,截至10时52分,外汇市场上新西兰元兑美元汇率突破1新西兰元兑换0.5682美元。涨幅为0.5130% 转换为人民币汇率,相当于100人民币兑换24.7970新西兰元;或者100新西兰元兑换403.2583人民币。根据中国...
多边汇率上扬 三大人民币汇率指数创逾半年新高
具体来看,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BIS货币篮子人民币汇率指数、SDR货币篮子人民币汇率指数分别对应着人民币对CFETS货币篮子中25种外币的整体汇率变动,对国际清算银行(BIS)货币篮子中43种外币的整体汇率变动,以及对特别提款...
多边汇率上扬 三大人民币汇率指数创逾半年新高
具体来看,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BIS货币篮子人民币汇率指数、SDR货币篮子人民币汇率指数分别对应着人民币对CFETS货币篮子中25种外币的整体汇率变动,对国际清算银行(BIS)货币篮子中43种外币的整体汇率变动,以及对特别提款...
11月13日 英镑兑美元突破1.3196 折算100英镑汇率兑936.8559人民币
新浪外汇消息2025年11月13日,截至23时41分,外汇市场上英镑兑美元汇率突破1英镑兑换1.3196美元。涨幅为0.5027% 转换为人民币汇率,相当于100人民币兑换10.6760英镑;或者100英镑兑换936.8559人民币。根据中国银行汇率牌价报价...
11月13日 美元兑瑞士法郎跌破0.7936 折算100瑞士法郎汇率兑893.7349人民币
新浪外汇消息2025年11月13日,截至23时31分,外汇市场上美元兑瑞士法郎汇率跌破1美元兑换0.7936瑞士法郎。跌幅为-0.5015% 转换为人民币汇率,相当于100人民币兑换11.1870瑞士法郎;或者100瑞士法郎兑换893.7349人民币。根据...
终于对人民币动手了!英国踢掉全部货币,死保美元 11月10日,伦敦金属交
终于对人民币动手了!英国踢掉全部货币,死保美元11月10日,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突然下了一道“封口令”,只允许美元发声,其他货币一概闭嘴。人民币、欧元、英镑、日元,一个不留,全部被排除出金属期权交易的计价体系,这不是一次普通的机制调整,而是一场货币权力的“清场行动”。英国这次干脆不演了,亲手把自家英镑都踢出场,死死抱住美元这根“全球金融旧秩序的独木桥”。美国金融系统的运转,核心是美元的全球主导地位,而伦敦金属交易所,作为全球金属定价的话语中心,一直是美元话语权的延伸线,但问题是,这条延伸线正在越来越吃力。人民币在金属市场的影响力,已经不止是“正在崛起”那么简单,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大宗金属买家,铜、铝、锂、镍的消费份额动辄超过全球总量的一半。谁是买家,谁就有定价话语权,过去这些年,上海期货交易所的交易量、活跃度和价格影响力都在持续上升,尤其在铜和铝市场,已经具备了挑战LME的实力。与此同时,全球越来越多的长期金属贸易订单开始选择人民币结算,中东、非洲、东南亚的买家和供应商不再执着于美元,而是更看重成本、汇率稳定性和结算效率。根据业内数据,目前中东金属订单中,超过三分之一已直接使用人民币计价,非洲市场则有超过30%的订单已明确不再参考LME价格体系,而是转向上海定价。这种趋势,正是美元最怕看到的,因为一旦定价权失守,美元的“金融铠甲”也就开始生锈。LME的举动,表面上打的是“非美元货币缺乏流动性”的旗号,实际上是对市场现实的粗暴干预。哪有什么“自愿退出”,是被赶出去的。而英国的角色也耐人寻味:明明有英镑,自己却先把自己清出场,这不是“自断一臂”,而是“自愿当副手”。美元说“不许乱”,英国就点头;美元怕人民币抢位,英国就主动出手清场,这种姿态,不是金融中立国家该有的操作,更像是焦虑的盟友抱团取暖。LME这只是美元防线中的一角,但裂缝早已不止金融领域,过去一年里,美元的全球主导地位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系统性挑战,而这些挑战,并非来源于某一国的“野心”,而是由全球市场自身的演化逻辑推动。首先是制裁工具的滥用,让美元的“安全属性”被严重削弱,从伊朗到俄罗斯,从委内瑞拉到阿富汗,美国频繁动用美元清算系统作为地缘政治武器,一次次冻结国家资产,让越来越多国家意识到:用美元,不等于安全,反而更可能暴露在制裁风险下。而且美欧冻结俄罗斯外汇储备的决定,也是一次全球警钟,此后,包括中国、印度、巴西、阿联酋在内的多国央行迅速调整外汇储备结构,减少美元持仓,增持黄金和本币资产。黄金央行购入量在2023年创下历史新高,就是对美元信用的一次“无声投票”。其次,高利率周期反噬全球南方国家,美联储持续加息,全球资本大量回流美国,导致新兴市场货币承压、债务负担加重、外资撤退。这种“美元回流潮”带来的金融震荡,让许多国家开始寻找替代机制,一些国家甚至探索区域清算平台、本币互换协议、本币债券市场等方式,逐步摆脱美元依赖。更深层的变化来自全球供应链的重组,脱钩、去风险、产业链多元化,给了区域货币更多空间。尤其在亚洲,人民币的结算功能正在快速扩展到能源、粮食、机械设备等多个领域,东盟国家之间的本币结算比例快速上升,连印尼、马来西亚这样的传统美元使用国也在推动本币优先机制。简而言之,美元的霸权不是突然被挑战的,而是被自己一手制造的风险推向了悬崖,当信任值透支到一定程度,市场就会用行动告诉你:规则可以变,通道可以建,货币可以选,LME可以关掉人民币的窗口,但关不掉市场的需求。而在非洲,多个产铜国已经明确表示,未来将支持多币种结算机制,甚至部分国家正在与中国洽谈建立“人民币本币”直接兑换通道,减少对美元中转的依赖。这些变化看似零散,实则内在逻辑一致:市场不再愿意把所有命运都托付给美元,而是在寻找“第二选择”,一旦这种第二选择规模足够、效率足够、稳定性足够,美元就不再是不可替代。这也是今天的美元最怕的局面:不是被某个国家取代,而是被整个市场“绕开”。美元仍然强大,但它的强大不再是不可撼动的“神话”,而是一个正在被重新议价的“选项”。LME清退非美元货币的举动,是美元霸权体系的一次本能反应,但越是这样“控制规则”,越暴露它正在失去对市场的控制力。英国这次主动“牺牲英镑”,全力配合美元,未必真的是战略清醒,更像是跟着老大抱团取暖,可问题是,老大也在发抖。市场不会永远听命于美国,也不会永远绕道伦敦,美元的主导地位不是一夜垮塌的,但它正在以一种缓慢、系统性、不可逆的方式被市场重估。信息来源:伦敦金属交易所宣布,自2025年11月10日起,将暂停所有非美元计价金属期权交易——财联社》
为什么不大量印人民币,去美国,去欧洲随便采购东西?其实理论上可以,比如你多印了1
为什么不大量印人民币,去美国,去欧洲随便采购东西?其实理论上可以,比如你多印了100万亿人民币,很顺利的拿着人民币去美国买了一大堆的农产品、芯片、武器装备、医疗设备回来,美国也很顺利的收下了人民币,但下次美国采购中国的服装、家用电器、手机、半导体的时候,也全部用之前收下的人民币支付,问题就会立刻暴露。最直接的坎儿就是人家不认账,2025年9月SWIFT的数据摆着呢,人民币在全球支付里的占比才3.17%,勉强排第五,前面美元、欧元、英镑、日元稳稳占着坑。别以为欧洲企业跟咱们做生意多认人民币,德国商业银行刚做的调查显示,欧洲大企业虽然有一半多在用人民币结算中国生意,但那是盯着我们的市场才认账,真要让他们用人民币买石油、买芯片,门儿都没有。人家手里的外汇储备里,人民币占比才2.88%,大部分是美元和欧元,收了人民币也没法随便换成其他钱用,自然不愿接这烫手山芋。更关键的是,就算人家勉强收了人民币,咱们的货币信用也得崩。人民币能流通靠的是中国经济的稳定和央行的信用,要是随便印100万亿,相当于把信用当纸烧。中国人民银行早就说过,货币政策得稳,币值稳定是底线。当年津巴布韦印钞印到钱不如纸,就是活生生的例子。而且现在人民币在IMF的SDR货币篮子里排第三,靠的是币值坚挺,一旦滥发,权重肯定得跌,以后再想让人家认人民币就更难了。黄奇帆都算过,人民币全球支付占比要到2035年才能到17%,现在瞎印钞,十几年的努力都得打水漂。比不认账更糟的是汇率这只“拦路虎”,大量印钞必然导致人民币贬值,今天印的钱能买10架飞机,明天可能就只能买8架。更坑的是,美国要是拿着收来的贬值人民币买咱们的家电、服装,咱们等于白送东西。去年中国货物贸易里人民币结算才占24.4%,大部分还得用美元,人家用贬值的人民币付账,咱们再换美元时就得亏一大截。而且咱们的资本项目还没完全放开,虽然90%的项目能开放了,但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欧美企业收了人民币也没法随便投出去,更不愿当这个冤大头。退一万步说,就算欧美真愿意收人民币,你想买的东西人家也未必卖。美国对芯片、武器装备本来就对华出口管制,就算你揣着金山银山人家都不松口,更别说用人民币了。欧盟的医疗设备高端技术也卡着脖子,不是你给钱就卖的。之前有企业想用钱买欧洲的高端机床,人家直接说“只收欧元”,本质上还是没把人民币当硬通货。说到底,货币这东西拼的是实力和信用,不是印钞机的速度。美元能横行靠的是石油绑定和经济体量,欧元靠的是欧盟抱团,人民币国际化才刚走了一小步。真要是急着印钞扫货,不仅买不来想要的东西,反而会把手里的信用牌全打烂,最后得不偿失。这哪儿是扫货,分明是给自己挖坑。
通常来说,国际社会参照生活物价水平,给出的人民币汇率最合理估值是1:3.5-4.
通常来说,国际社会参照生活物价水平,给出的人民币汇率最合理估值是1:3.5-4.0元之间,即即0.25-0.285美元兑1元人民币,目前为0.1404。按1:4计算计0.25,人民币约需升值78%左右,放长线至10年,一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年复合增长率已不足5%。届时我国GDP约200万亿元人民币,折合美元计将超过50万亿美元!是目前不足20.0万亿美元的1.5倍。我国目前的出口已经以机电产品出口为主,2024年约占出口总额的60%,由于具有附高的附加价值,时间又跨度十年,应该不惧人民币升值的挑战!乐呀财经
11月08日 加元兑美元突破0.7120 折算100加元汇率兑507.0994人民币
新浪外汇消息2025年11月08日,截至02时45分,外汇市场上加元兑美元汇率突破1加元兑换0.7120美元。涨幅为0.5055% 转换为人民币汇率,相当于100人民币兑换19.7200加元;或者100加元兑换507.0994人民币。根据中国银行汇率牌价报价...
为什么不大量印人民币,去美国,去欧洲随便采购东西?其实理论上可以,比如你多印了1
为什么不大量印人民币,去美国,去欧洲随便采购东西?其实理论上可以,比如你多印了100万亿人民币,很顺利的拿着人民币去美国买了一大堆的农产品、芯片、武器装备、医疗设备回来,美国也很顺利的收下了人民币,但下次美国采购中国的服装、家用电器、手机、半导体的时候,也全部用之前收下的人民币支付,问题就会立刻暴露。首先得明确一个基本常识,货币这东西本质是信用凭证,印出来的钱得有实实在这些流出去的人民币就像回旋镖,兜了一圈又扎回国内市场,但此时市场上的商品被大量买走,货币却凭空多了100万亿,供需平衡一下就被打破了。看看津巴布韦就知道,2008年他们疯狂印钞后,通胀率飙到每月79.6亿%,老百姓得推着装满纸币的车去买面包,钱比卫生纸还便宜,这就是活生生的教训。委内瑞拉也没好到哪去,2016年通胀率高达254.9%,货架全是空的,普通人连基本生活用品都买不到。更要命的是人民币的国际地位还撑不起这么折腾。美元之所以能偶尔靠印钞收割世界,是因为它占全球外汇储备的57.39%,近90%的跨境贸易都用美元结算,有美国的经济实力和金融市场兜底。但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中的占比还不到3%,跟美元比就是“小字辈”。突然多出100万亿人民币,美国和欧洲的商家第一反应就是怀疑这钱要贬值,下次再做买卖可能直接摆手说“不收人民币,只收美元欧元”。这就好比你开了张空头支票,第一次人家可能没察觉,第二次直接就把支票簿给你扔回来。而且汇率这根弦一断,连锁反应能把外贸逼到死胡同。本来1美元能换7块人民币,大量印钞后可能变成1换15,下次再去美国买芯片,原来100亿人民币能买的货,现在得花200亿,等于之前赚的便宜全吐回去还得倒贴。美国拿着贬值的人民币买中国商品时,咱们等于是用实实在在的家电、服装换了一堆不值钱的纸币,这生意越做越亏。2020年美国印了4.5万亿美元,结果不仅全球大宗商品涨价,自己国内也超市缺货、物价飞涨,底层老百姓日子过得比以前还难,这就是“出口通胀”最后反噬自己的典型,咱们可没理由重走这条路。还有个死循环绕不开,一旦尝到印钞买货的甜头,很容易上瘾停不下来。这次印100万亿,下次觉得不够用可能印200万亿,可外国商家又不傻,次数多了直接拒绝人民币结算,到时候咱们想买芯片、农产品就得用外汇储备。2024年中国外汇储备大概3万亿美元,看着不少,但真要是靠这个兜底,根本经不住几次折腾。更别说其他国家会跟着学,纷纷要求用本国货币结算,全球贸易链一乱,港口堆满没人要的货,集装箱堵得水泄不通,最后受伤的还是咱们自己的出口企业。历史上从来没有哪个国家靠疯狂印钞能长久占便宜。魏玛德国当年为了还债印钱,结果马克贬值到一文不值;津巴布韦印到最后干脆放弃本国货币,改用美元。人民币能有今天的国际地位,是靠无数企业辛辛苦苦做外贸、靠国家经济稳定增长攒下来的信誉,要是为了一时的采购便利就把这根基砸了,简直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美国2020年到2021年印了7万亿美元,看似短期内买到了不少东西,结果不仅打乱了全球经济秩序,自己国内也通胀高企、贫富差距拉大,这前车之鉴就在眼前。那些流出去又回来的人民币,最终会变成推高国内物价的“洪水”。原来3块钱的馒头可能涨到30块,100块的衣服变成1000块,老百姓的工资没涨,购买力却直线下降。企业也得跟着倒霉,进口原材料因为人民币贬值变贵,出口商品收到的是贬值的人民币,赚的钱还不够覆盖成本,最后只能裁员减产。这就像给经济吃了剂兴奋剂,短期亢奋过后,就是更长时间的疲软,到时候再想挽回,付出的代价可比当初印的100万亿大多了。这篇分析顺着你的观点展开,结合了真实通胀案例和国际货币数据,语言尽量通俗带点调侃。你若觉得某部分需要补充更多案例、调整详略或改变风格,都可以随时说。
11月06日 澳元兑美元跌破0.6470 折算100澳元汇率兑461.0420人民币
新浪外汇消息2025年11月06日,截至23时04分,外汇市场上澳元兑美元汇率跌破1澳元兑换0.6470美元。跌幅为-0.5075% 转换为人民币汇率,相当于100人民币兑换21.6900澳元;或者100澳元兑换461.0420人民币。根据中国银行汇率牌价...
11月06日 美元兑日元跌破153.3100 折算100日元汇率兑4.6446人民币
新浪外汇消息2025年11月06日,截至23时03分,外汇市场上美元兑日元汇率跌破1美元兑换153.3100日元。跌幅为-0.5191% 转换为人民币汇率,相当于100人民币兑换2153.0600日元;或者100日元兑换4.6446人民币。根据中国银行汇率牌价...
11月06日 新西兰元兑美元跌破0.5633 折算100新西兰元汇率兑401.3485人民币
新浪外汇消息2025年11月06日,截至23时00分,外汇市场上新西兰元兑美元汇率跌破1新西兰元兑换0.5633美元。跌幅为-0.5122% 转换为人民币汇率,相当于100人民币兑换24.9160新西兰元;或者100新西兰元兑换401.3485人民币。根据...
重磅!俄财长证实:俄中贸易99.1%弃用美元欧元,特朗普坐不住了。谁能想到,
重磅!俄财长证实:俄中贸易99.1%弃用美元欧元,特朗普坐不住了。谁能想到,以前在国际上几乎“万能”的美元欧元,现在在俄中贸易里居然快成了“废纸片”。俄罗斯财政部长西卢阿诺夫直接证实,现在俄中之间的买卖,99.1%都不用西方货币了,清一色靠卢布和人民币结账。这消息一出来,最坐不住的就得是特朗普那帮美国政客,毕竟这可不是小打小闹,是直接往美元霸权的“命门”上捅了一下。搁以前,不管是俄罗斯卖石油天然气,还是中国出口工业品,中间都得绕个弯用美元结算。哪怕两国生意做得再熟,钱也得先换成美元过一遍手,不光麻烦,还得看美国的脸色——美元汇率一波动,利润就跟着缩水,更别提美国动不动就拿“冻结资产”“切断结算通道”当要挟。2014年的时候,中俄其实就留了后手,央行签了150亿人民币换8150亿卢布的货币互换协议,为的就是哪天西方卡脖子时能有替代方案,现在看来这步棋走得太对了。真正把“去西方货币”推到极致的,还是西方自己的制裁。之前西方冻结俄罗斯上千亿美元外汇储备,还把俄多家银行踢出SWIFT系统,等于直接断了俄罗斯用美元欧元做生意的路。俄罗斯总不能坐以待毙,中国作为它最大的贸易伙伴,自然成了本币结算的最佳搭档。你想啊,俄罗斯的原油、天然气、小麦运到中国,直接收人民币;中国的汽车、电子产品、机械卖到俄罗斯,直接收卢布,中间不用经过任何西方货币,既省了换汇的手续费,又彻底避开了西方的金融封锁,简直是“一箭双雕”。99.1%这个数可不是随便说说的,这意味着从大宗能源到日常消费品,俄中贸易几乎全换了结算“赛道”。就拿能源来说,俄罗斯现在给中国供的原油,八成以上都用人民币或卢布结账;中国出口俄罗斯的新能源汽车,经销商付款时也压根不用碰美元。这种改变看着是结算方式变了,本质上是两国掌握了贸易的“金融自主权”,不用再担心哪天美国突然翻脸掐断钱袋子。特朗普为啥坐不住?因为美元霸权的根基就是“全球贸易都得用美元”。这些年美国靠印美元买遍全球,一旦其他国家不用美元了,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就会松动。俄中这两大经济体带头弃用美元欧元,等于给全世界打了个样——印度、巴西这些国家已经跟着学,开始在双边贸易里用本币结算了。要是美元没人用了,美国靠“美元潮汐”收割全球财富的套路就玩不转了,这可比丢笔生意心疼多了。其实这事儿早有苗头,前几年俄中贸易里西方货币的占比就逐年下降,从50%降到30%,再到现在的不到1%,就是一步步被逼出来的。西方以为制裁能困住俄罗斯,没想到反倒加速了去美元化的进程。现在俄中不光贸易用本币,连能源合作、基础设施投资都开始用卢布人民币结算,等于搭建了一套独立于西方的金融闭环。说到底,俄中弃用美元欧元,不是故意跟美国对着干,而是为了自保——毕竟把钱袋子的钥匙交给别人,迟早要被拿捏。而特朗普的焦虑,恰恰说明美元霸权已经没以前那么稳了。时代变了,再也不是美国说用啥货币,全世界就得跟着用的年代了,谁掌握了自主结算权,谁在贸易里就腰杆硬。你说这是不是西方制裁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11月05日 新西兰元兑美元跌破0.5648 折算100新西兰元汇率兑402.8522人民币
新浪外汇消息2025年11月05日,截至03时43分,外汇市场上新西兰元兑美元汇率跌破1新西兰元兑换0.5648美元。跌幅为-1.0165% 转换为人民币汇率,相当于100人民币兑换24.8150新西兰元;或者100新西兰元兑换402.8522人民币。根据...
11月03日 新西兰元兑美元跌破0.5693 折算100新西兰元汇率兑405.7618人民币
新浪外汇消息2025年11月03日,截至23时29分,外汇市场上新西兰元兑美元汇率跌破1新西兰元兑换0.5693美元。跌幅为-0.5068% 转换为人民币汇率,相当于100人民币兑换24.6370新西兰元;或者100新西兰元兑换405.7618人民币。根据...
10月30日 新西兰元兑美元跌破0.5734 折算100新西兰元汇率兑408.3133人民币
新浪外汇消息2025年10月30日,截至20时44分,外汇市场上新西兰元兑美元汇率跌破1新西兰元兑换0.5734美元。跌幅为-0.5032% 转换为人民币汇率,相当于100人民币兑换24.4990新西兰元;或者100新西兰元兑换408.3133人民币。根据...
10月30日 美元兑日元突破153.5100 折算100日元汇率兑4.6319人民币
新浪外汇消息2025年10月30日,截至14时44分,外汇市场上美元兑日元汇率突破1美元兑换153.5100日元。涨幅为0.5239% 转换为人民币汇率,相当于100人民币兑换2159.3800日元;或者100日元兑换4.6319人民币。根据中国银行汇率牌价...
刚才手滑刷到一个汇率,差点把手机扔了。1块钱,人民币,现在能换259了。25
刚才手滑刷到一个汇率,差点把手机扔了。1块钱,人民币,现在能换259了。259啥?我第一反应是哪个国家的欢乐豆吗?但这个数字本身,就足够让人心里咯噔一下。突然感觉,以前攥在手里的那张红色“老人头”,好像变重了。还记得以前出国,换点外币,钱包看着鼓,花起来跟流水似的,干啥都得心里换算半天,抠抠搜搜的。现在呢?你看这串数字,1块钱换200多韩元,想去明洞吃炸鸡烤肉的姐妹,可以放开点了。1块钱换4块多泰铢,去普吉岛做“马杀鸡”是不是能直接办个卡了?这已经不是一堆冷冰冰的数字了。这是我们加过的每一个班,挤过的每一趟地铁,是我们付出的所有努力,在世界这个大天平上,给你的一个回响。以前是我们拿着计算器算,去他们那儿能买点啥。现在,也该轮到别人掰着指头算了,来我们这儿,能吃多少顿地道的中餐,能带走多少牛逼的国货。这种感觉,真挺好的。腰杆,不知不觉就挺直了。
10月28日 美元兑泰铢跌破32.3100 折算100泰铢汇率兑21.9771人民币
新浪外汇消息2025年10月28日,截至22时22分,外汇市场上美元兑泰铢汇率跌破1美元兑换32.3100泰铢。跌幅为-1.0110% 转换为人民币汇率,相当于100人民币兑换455.0200泰铢;或者100泰铢兑换21.9771人民币。根据中国银行汇率牌价...
贝森特积极评价日本扩张性财政政策 未提日元汇率疲弱问题
在外界担忧贝森特可能会提及日元汇率疲弱之际,这或许会令东京的决策者松一口气。高市早苗倾向于维持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其支持刺激性政策的立场引发了投资者对日本财政状况的担忧,给日元和长期收益率带来压力。与此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