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万历九年八月,万历帝已20岁,而且也已经大婚三年的时间了。
但是除了皇后王喜姐已经身怀有孕外,其他的妃子肚子都没有动静。
万历帝便下旨:挑选淑女以备入宫侍奉。
内职未备,储嗣未蕃”,命“愽选淑女以备侍御”

内阁首辅张居正查得,嘉靖帝曾在嘉靖九年时挑选“九嫔”入宫,所以便上奏万历帝,可以以此为来挑选“九位嫔”充实后宫。万历帝应允后,便下旨礼部:
挑选14-16岁,容貌端庄,娴于礼法,而且家中父母都没有过失的女子;
而且万历帝特意叮嘱,挑选的女子,要“安静行事”。
就这样,在一番挑选后,万历十年三月,万历帝的后宫增加了“九嫔”。
这是万历帝继位后第二次选秀,第一次选秀是万历五年,挑选一后二妃;而第二次便是万历九年,挑选“九嫔”。
万历帝最宠爱的郑贵妃被追尊为太皇太后在“九嫔”中,万历帝最宠爱的一位,便是位列“九嫔”第二位的淑嫔郑氏。
郑氏不仅长相十分妩媚动人,而且性格活泼,为人做事十分机敏,后宫诸位后妃都对万历帝毕恭毕敬,唯独郑氏与万历帝谈笑自如,还敢跟万历帝开玩笑,将万历帝称为“老嬷嬷”;万历帝对这个与众不同的后妃,十分宠爱。

在万历帝盛宠下,郑氏很快便身怀有孕,而且因为怀孕而被晋封为德妃,这是“九嫔”中第一位怀孕、也是第一位晋封位份的妃嫔;虽然郑氏生下一位小公主,但万历帝照样十分高兴。
甚至在郑氏生下公主8个月后,将郑氏晋封为贵妃,在后宫的地位仅次于皇后。
在晋封贵妃五个月后,郑氏生下了一位皇子,皇子出生便夭折了;
万历十四年正月,郑氏再次怀孕生下了万历帝第三子朱常洵。
在皇三子出生两个月后,郑氏被晋封为皇贵妃。
被晋封皇贵妃后,郑氏又在五年的时间里接连生下了一位皇子两位公主,成为万历帝所有后妃中生育皇子公主数量最多的后妃。
而万历帝对郑皇贵妃的宠爱,并非一时兴起,更非仅因为她年轻貌美;即便郑氏慢慢年岁渐长,万历帝仍旧十分宠爱她;甚至因为宠爱郑贵妃,爱屋及乌而十分偏爱皇三子朱常洵,甚至想要将皇三子立为皇太子。

只是在李太后(万历帝生母)与群臣反对下,才没有如此。
但朱常洵成为万历帝所有皇子中最得宠的一位,不仅迟迟不肯就藩,硬是拖到了万历四十二年时才前往洛阳就藩;而且单大婚便耗费了30万金,修建王府耗费了28万银子,是其他亲王的10倍。
万历四十八年四月,万历帝的结发妻子皇后王喜姐病逝。
三个月后,万历帝也病重不能起身。
皇后王喜姐不仅没有上尊谥号,也没有写神牌;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万历帝还是对爱妃郑皇贵妃放心不下,叮嘱太子朱常洛:
你的母亲郑氏,侍奉我多年,你继位后要将她晋封为皇后。
太子朱常洛的嫡母是皇后王喜姐,生母是王恭妃,郑氏不过是太子众多庶母中的一位;万历帝却将郑氏称之为太子母亲;不仅如此,皇后王喜姐去世尚且只有三个月的时间,万历帝却要再次册封皇后,这无疑是违反了礼制。

只是虽然有万历帝的遗言在,明光宗朱常洛继位后也没有将郑氏晋封为皇后。不是明光宗不肯,而是明光宗仅在位一个月便去世了,连生母与发妻的谥号都未确定好。
明光宗去世后,明熹宗朱由校继位。
魏忠贤专权,明熹宗因为“移宫案”,因为郑皇贵妃的儿子福王朱常洵曾与自己的父皇明光宗多年来争夺太子之位,并没有将郑氏晋封为皇后;当然也并没有为难郑氏,让其在仁寿宫颐养天年。
明熹宗在位七年后病逝,明思宗朱由检继位,改年号为崇祯。
崇祯三年,郑氏病逝了,终年63岁。
郑氏至死都没有得封皇后,这或许是她一生最大的遗憾吧。
郑氏在活着的时候没有享受到作为皇后的尊荣,但是她去世14年后,她的孙儿却将其追封为了太皇太后。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率兵攻入紫禁城,明朝结束;
郑氏的孙儿朱由崧,在南京继位称帝,为南明弘光帝。

弘光帝继位后,不仅将自己的父亲福王朱常洵追尊为皇帝,还将祖母郑氏追尊为了太皇太后。
除了一生得宠跋扈的郑贵妃外,另外“八位嫔”结局如何呢?
九嫔之首周氏周氏因为长相十分出众,所以位列九嫔之首,被封端嫔。
也正因为周氏位列九嫔之首的缘故,而恩及了她的娘家,她的父亲被授予从三品的指挥同知;至于另外八位嫔,包括初封淑嫔的郑氏,父亲都是只得了正五品锦衣卫千户。
然而,虽然周氏初入宫时的地位高于郑氏,而且长相丝毫不输郑氏;但是却不如郑氏得宠,一直到万历十九年,郑氏已经生下五个子女后,晋封皇贵妃后,周氏才好不容易怀孕,生下了皇五子朱常浩。
郑氏即便生下公主,都得到位份上的晋封。

而周氏在生下皇子三年后,才被晋封为端妃。
可想而知,周氏在万历帝心目当中的份量。
周氏不得宠,儿子自然也得不到父皇的宠爱。
以至于皇五子拖到了25岁才好不容易举行大婚,就连他的瑞王府历时26年之久才修建完成。
为此瑞王朱常浩到天启七年时,才就藩汉中。
崇祯十六年,在李自成率兵攻破西安的时候,朱常浩被汉中镇总兵带到了重庆;这年六月张献忠率兵攻占重庆,朱常浩全家未得善终。
而周端妃,虽然不得宠但是她心态极好,所以十分长寿,一直活到了明朝结束以后。

李自成攻破紫禁城后,周端妃便回了娘家居住,到满清入关、顺治帝在紫禁城重新继位时,周端妃还尚且在世,而且已经八十余岁,至于哪年去世便不得而知了。
早逝的王荣妃王氏刚入宫的时候,被封安嫔。
王氏也曾得宠过一段时间,万历十二年六月生下万历帝的第三位公主朱轩妫,生公主仅两个月后便被晋封为荣妃,反超原本的“九嫔”之首端平周氏,在后宫的地位仅次于皇后、郑贵妃、王恭妃。
只可惜王氏所生的皇三女并未长大成人,万历十三年九月便夭折了。
而王氏,也在万历十九年去世,去世时也就是24-26岁之间。
王氏去世后的葬礼,同万历帝早逝的杨宜妃的规格是一样的,被追谥为“端靖荣妃”。
除了郑贵妃、周端妃与王荣妃外,另外六位嫔,均一生没有晋封位份,至死都是嫔位。

德嫔李氏:
李氏是河南开封府祥符县人,被封德嫔入宫,万历十二年生下万历帝的皇五女,皇五女五个月便夭折了;
万历二十一年生下万历帝的皇八女,皇八女早夭;
万历二十六年生下万历帝皇九女,皇九女不足一岁也夭折了。
李氏虽然先后生三位公主,但是无一人长大成人,而李氏也从未“母凭女贵”得到位份上的晋封。
不过李氏还是比较长寿的,活到了崇祯元年,去世时62岁。
慎嫔魏氏:
魏氏是大名府魏县人,被封为慎嫔入宫,魏氏并不得宠,一生也从未怀孕生下一儿半女;对于万历帝而言魏氏不过是众多妃嫔中的一位,偶尔临幸一次。万历三十四年时魏氏病逝了,终年40岁。

敬嫔邵氏:
邵氏是扬州府泰州人,被封为敬嫔入宫,邵氏跟魏氏一样,一生不得宠,也从未怀孕生下一儿半女。而且邵氏紧随魏氏之后,也在万历三十四年去世了,终年40岁左右。
顺嫔张氏:
张氏是河南开封府大康县人,被封为顺嫔入宫,入宫时15岁。
张氏不仅不得宠,一生无所出,而且入宫仅7年便早早病逝了,去世时尚且只有22岁。
张氏去世后,万历帝为其辍朝一日,除了两宫皇太后与皇后外,其他人前往祭奠张顺嫔。
和嫔梁氏:
梁氏是河南归德府人,被封为和嫔入宫,梁氏不得宠,也从未怀孕生下一儿半女。
不过梁氏还是比较长寿的,活到了崇祯十六年,去世时已经82岁高龄(梁和嫔的圹志记载记载前后不一致,所以去世时年龄82岁也存疑。)
荣嫔李氏:
李氏是河南开封府祥符县人,被封为荣嫔入宫,李荣嫔一生不得宠,也没有怀孕生下子女的机会。不过她还是比较长寿的,活到了天启六年,去世时59岁。

万历帝“九嫔”中,真正得宠过的,仅有郑贵妃与王荣妃,只可惜王荣妃早逝。而郑贵妃却得宠一生,甚至差点成为皇后。
至于另外七位嫔,除了周端妃母凭子贵晋封为妃外,另外六位不管是否曾怀孕生下公主,都没有得到位份上的晋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