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大战关键时刻,蒋介石为了获得张学良的支持,付出了多少代价......
引言:巅峰奉系军阀有多强?
读史时候常常感叹,这张作霖一个土匪出身的大老粗,为何能成为左右时局的民国大佬。
这感叹背后,就是巅峰时期张作霖的强大!
1925年浙奉战争前,是奉系军阀巅峰时代,控制了七个省外加两个行政区。
分别是直隶省、山东省、黑龙江省、奉天省、吉林省、江苏省、安徽省跟热和地区、京兆地区(北京地区)。
除此之外,张作霖还控制了胶澳和淞沪两个商埠。
要地盘有地盘,要贸易窗口有贸易窗口,无怪乎张作霖兵精粮足。
这兵精粮足的体现也有数据为证。
总兵力高达35万的奉军陆军,拥有20个师,40多个步兵旅,十个骑兵旅,两个炮兵旅,一个工兵团,还有东三省军工厂和大量的军事基地,除了陆军之外,奉系还有北洋时代少有的海军和空军,甚至有一艘航空母舰。(改装版)
三军齐备后勤无忧,这就是张作霖家底。
除了这自己的嫡系人马外,奉系还有不少仆从军阀,这仆从军阀兵力大体在十多万左右,换言之,当时东北王手下能掌控的兵力有近50万之巨。
这啥概念?看看他的对手就懂了。
一:张作霖的对手和强势根源。
1925年时,拥兵50万的奉系,是当时无可争议的第一军阀,单从兵力看奉系拥有碾压优势。
西北军阀冯玉祥,当时兵力大概20万左右,直系军阀萧耀南,兵力不到十万人,直系孙传芳兵力也在十万左右,蜗居山西的阎锡山,兵力跟孙传芳差不多也是十万左右。
通过这段对比可知,当年的奉系是能用一己之力压制所有军阀的存在。
为何奉系能如此强大?根源和奉系地理位置,张作霖能力,国际局势都有关系。
对军阀割据势力而言,当你处于四战之地的时候,就少了回旋空间,多了四面开战风险,一个不小心就会轰然倒地,这点上曾经的吴佩孚或许最有发言权。
从北洋第一人到穷途末路仅仅数年而已。
相反,身处角落的军阀只要不内斗能统合势力,就能活得很好。
四川军阀要是不内斗,或许也是不可忽视的力量,东北军阀张作霖,就是一个善于整合的人,用独有的做人之道,还有借力日本,精于经营的手腕,整合整个东北。
这是张作霖的能力诠释,除了这能力诠释之外,国际局势也给了张作霖财富!
一战后的世界是自由贸易的世界,在美国利益均沾政策指引下,各国都在中华大地做生意,让中国的外贸相对繁荣,东北特有的大豆、豆粕、豆油这豆类三宝,成了东北出口的拳头产品。
出口创汇加张作霖任用王永江弄财政改革,给了东北相比全国都雄厚的财政实力。
据《奉天通志》记载,1923年奉天一省的财政收入就有3340万,扣除支出后盈余820万,1924年财政盈余则是1640万元!
这还只是奉天一省,加上其他省份那就更不得了了。基于这财政实力支持,才有东北的大规模建设成就。
当时的东北在工业化和经济水平上都领先全国,重工业更是占全国重工业七成以上,除重工业之外,当时东北还有全国最发达的公路、铁路、航空网,全国铁路的85%都在东北。
硬实力之外,东北的教育也在重投资后,出了不少成果。东北大学还有各类军校的出炉,给了奉系层出不穷的人才。
经济实力,工业基础,人才储备,还有耗费巨资建造的军工厂,让奉系军阀有钱、有人、有装备。这些都是实打实的硬实力,也是张作霖底气由来,如果不是后续扩张过快,断然不会出问题。
可手里有家伙的张作霖,为了自己的野心,终究犯了错误。
二:受挫从扩张开始。
奉系势力强大,让不少其他军阀都心怀担忧,这其中最担心的就是江南的直系。
在这样压力下,浙江军务督办孙传芳开始暗暗行动,联合冯玉祥和苏州、安徽等地军阀发起浙奉战争,遏制奉系的扩张。
1925年10月15日,反奉主力孙传芳调集浙军4个师加6个旅突袭驻扎上海的奉军。
那个时候的奉军,在关内兵力并不少,足有11个师之多,但控制面积过大,让奉军兵力分散,驻扎在直隶、山东、江苏、安徽四省的奉军,在战时难以形成战斗力。
张作霖一看就下令关外驻军收缩兵力,进行反击!随后驻扎上海的奉军撤退,开始执行命令。
谁曾想,这却让无数地方军阀起了异心,原本是奉系仆从军的江苏军阀立马反水,四个师包围了驻扎南京的奉军一个师。
当时负责南京驻军的是张作霖深为信任的杨宇霆,可是这杨宇霆却辜负了张作霖信任,眼见局势不妙,居然擅自开溜了。
他这一溜,就让奉军遭殃了。
南京是东南重镇,主将逃离,让奉军东南格局陡变,浙军、苏军开始奋力追击,而奉军在关外的驻军也在收缩指令下,不断北进,丢了大半的地盘。
这状况让张作霖不甘啊?辛苦打下的地盘,说丢就丢,太丢人了。
随即,他任命张宗昌为司令,调遣4个师2个旅入关驰援,驻守徐州。
到了苏北徐州后的张宗昌,立马构筑防线,阻遏了苏军的进攻,可浙江军阀却绕道奉军后方,打了张宗昌一个措手不及。被突袭的张宗昌要求张作霖派遣援军。
就在张作霖寻思派援军的时候,冯玉祥也出动了,率军从直隶和山东进攻,一举抄了张宗昌后路,眼见冯玉祥出马,张作霖傻了,他也怕援军后路继续被断,就让张宗昌撤回了山东。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