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的翡翠绿色,一般是有走向的,好象从内部发出来的一样,就是色根现象。
翡翠的色是由于致色矿物的经几百万年甚至几千万年时间的侵入及长期浸染而形成,在侵染过程中,由于长期的地下高压或自然冲击压力,玉石质地中晶体稍粗、质地稍松的地方往往成为至色矿物沿集侵染的地方,并有可能沿至色的地方向其它部位扩散。准确地说就是,在黑色矿物中的至色元素铬,经过扩散作用,置换了其它元素而显出绿色,绿色在黑色矿物周围变深,而这些残余的黑色矿物也就被称为色根。



色根是翡翠众多属性中的一个,普通而又特殊,在翡翠以色为王的认同中,色根的意义凸显得较为明显。
相信大家可能遇到这样的问题,就是在一块翡翠原石中,经常看见一点状或者是条带状的,颜色比较深一些的颜色慢慢渐变过渡到相对较浅的颜色,这类颜色深一些的颜色就称为色根。

那么色根对翡翠原石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色根据分布越多越好,越细越好,越均匀越好。

翡翠原石色根分布越细越均匀,则给人的感觉是翡翠原石的颜色和翡翠原石的肉结合在一起,或者说就是翡翠原石肉的颜色,这样的翡翠原石价值就很高。

色根的色调对翡翠原石品质的影响很大,色根的颜色是“色正”则直接影响翡翠原石的颜色,中国人喜欢色正,颜色艳丽的翡翠原石,如色根是祖母绿色和色根是偏蓝的暗绿色的翡翠原石,二者的品质有着很大的差距,翡翠原石的价值也是有巨大的差距。

翡翠原石的色根慢慢过渡比较较好,不能瞬间过渡。色根慢慢过渡,则色根扩散得较均匀,看起来赏心悦目。

如果色根瞬间过渡,一边颜色浅,另一边颜色深,则色根出现得太突然,看上去像是“瑕疵”一样。

接下来我们看下成品翡翠饰品中的色根

在一件全绿色翡翠饰品上,见一点或一细条略深一些的绿,略深一些的绿色渐变过渡到相对而言较浅的绿色时,称色根。色根是判断翡翠绿色真伪的一个标志,但高档特级翡翠,绿非常均匀,没有深浅之分,是没有色根的,根多了还影响它的质量及价格,故在鉴定评价时应综合考虑。

翡翠的色根是指翡翠内部的墨绿色“活斑”,它是翡翠的瑕疵。优质翡翠没有色根。

在科学上说的是:在黑色矿物中的致色元素铬,经扩散作用置换了铝元素而显绿色,这些残余的黑斑,小的叫“色根”,大的叫“色渣”,再大就叫“癣”,癣脚下往往出高翠。

绝大多数翡翠的颜色常常是从一点或一线逐渐向外面扩散开来的,越靠近这个带色的中心,翡翠的颜色就越深,反之越淡,就像是翡翠颜色的根一样,翡翠色根由此得名,这个名称也形象地描述了翡翠因为多晶体结构的特性造成的翡翠特殊的颜色表现。翡翠正是因为有了色根,翡翠的颜色就不可能完全均匀,不均匀的颜色也是一种遗憾。色根在翡翠上面的表现不会全部都是很明显的,一些品质极高的翡翠看不到色根颜色表现极为均匀,具有这样颜色的翡翠则是上好的玉石。

翡翠的色根常常会被人们作为鉴定翡翠真假的一个标准,这个标准简单而有效,当然需要有丰富的经验作为后盾。正是因为人们有时候片面以翡翠是否具有色根作为判断翡翠真假的标准,就给一些利用现代技术填充染色的替代品假货制造出来了可乘之机。

有的时候一些翡翠虽然是有色根但是颜色少而且淡浅,一些人就用它来充色染色之后,一件低档的翡翠摇身一变就成了有种有水,有根有色,巧夺天工的一件“高档”翡翠了。所以我们对于翡翠色根的观察必须要全面,需要综合地进行评价,以免失误给自己或者他人造成重大的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