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有件事特别有意思——一位化工行业的企业家,回到母校跟大学生聊天,说的话却刷爆了朋友圈。
日出实业集团的董事长孙阳,在浙江工业大学跟新生们聊“快乐成长”。这话要放在十年前,估计没人当回事。
但现在不一样了——当“内卷”、“躺平”、“焦虑”成了年轻人的口头禅,他突然站出来说:成长不用那么费劲,该像小草破土一样自然。这话听着像鸡汤,但出自他嘴里,味道就完全不同了。
No.01一个做实业的,凭什么教年轻人“不努力”?先看看孙阳是谁。他的日出集团,做化工贸易起家,2000年在宁波成立时就是个卖化学品的小公司。24年过去,现在年销售额324亿,在中国民营企业500强里排第407位。

公司在全球45个国家有生意,日本、英国都有分公司。这样的人跟你说“别太努力”,你不得不好好想想。
其实他说的“不费力”,根本不是偷懒的意思。我理解的是:别跟自己较劲,找到对的节奏,成长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事。
就像他公司的发展路径——先从贸易做起,站稳了再做生产,然后搞研发,一步步来。2005年建农药工厂,2006年建兽药工厂,
2008年才去日本开分公司,2022年收购医药工厂。这完全是小草生长的模式:先扎根,再长叶,最后开花。
现在的年轻人太着急了。大一就焦虑考研,大二就担心找工作,恨不得一步登天。但你看孙阳的企业,24年才做到300多亿,这不是慢,而是稳。
No.02为什么“快乐成长”反而能成功?
这里面有个很反常识的逻辑:当你不再为了“必须要成功”而拼命时,反而更容易成功。孙阳的企业是做化工的,这个行业特别实在——你搞个APP可以一夜爆红,但化工不行。
一个新药中间体的研发,可能要好几年;一个兽药制剂的市场推广,得慢慢来。在这种行业里,投机取巧根本行不通。他说“喜欢且擅长的就是最好的选择”,这话太实在了。
想想看,如果你每天都在做自己擅长而且喜欢的事,你会觉得工作是在“煎熬”吗?不会。你会愿意花时间钻研,不知不觉就比别人做得好。这就是他说的“快乐成长”——不是在玩乐中成功,而是在成功中找到乐趣。
他的公司就是这样。从贸易做起,发现自己擅长这个,就继续做深做透;等到时机成熟,自然而然向上游延伸,搞生产、搞研发。现在他们不只是卖化学品,还自己研发生产医药中间体、兽药制剂。
这种成长模式,就像打游戏——一关一关地过,每过一关就解锁新技能,越来越强,但也越来越有趣。
孙阳最让人佩服的是,他明明登上了民营企业500强榜单(日出实业集团凭借324.51亿元年营收排名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407位),却告诉学生:成功不只是财富和地位。

他说成功可以是创造幸福的能力,可以是追求梦想的过程,甚至可以只是拥有独立的人格和善良的品质。
这话要是别人说,你可能会觉得虚伪。但他说,就有分量。因为他是真的成功了,然后告诉你,成功之后发现成功不止一种样子。
现在的社会太单一了,好像只有赚钱多、地位高才算成功。但你看孙阳的企业,除了赚钱,还在做更有意义的事——研发医药中间体,帮助治病救人;
生产兽药,保障畜牧业健康;制造农药,让农作物长得更好。这种成功,是不是更有温度?
No.04我们该怎么实践“快乐成长”?
孙阳给大学生的建议特别接地气:多参加学生会、社团活动,兼顾课堂学习和兴趣探索,听听音乐、玩玩体育,多交朋友拓宽视野。
说白了就是:别把自己关在自习室里死读书,大学四年应该是你人生中最丰富多彩的时光。
我特别认同他说的“生命在于体验”。你永远不知道哪次偶然的尝试,会改变你的一生。就像孙阳自己,学的是精细化工,最后成了企业家。谁能想到呢?
职业选择也是这样。别光看哪个行业热、哪个岗位赚钱多,要问问自己:我喜欢这个吗?我擅长这个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放心去吧。在这个行业深耕十年,你不可能混得差。
最后说说孙阳送给学弟学妹的橘子。这个细节特别有意思——他送的不是什么贵重礼物,就是家乡的橘子。
但你想啊,橘子要经历开花、结果、成熟,才能变得甘甜。这需要时间,急不得。催熟的橘子,就是没自然熟的好吃。
人生和企业都一样。现在大家都求快,恨不得今天创业明天上市。但你看孙阳的企业,24年了,还在稳步成长。
他们2023年刚建了新的仓储中心,2024年员工才700人,不算庞大,但人均产出惊人。这种“慢”,其实是另一种“快”。因为一步一个脚印,走得稳,所以不会摔跤,不会走回头路。

孙阳的“快乐成长论”,之所以能引起这么多共鸣,是因为我们真的累了——累于内卷,累于焦虑,累于永远觉得自己不够好。
他的出现,像闷热夏天里的一阵凉风,让我们突然意识到:原来还可以这样活着,原来成功还可以这样定义。
也许,我们真的该试试他的方法——找到喜欢且擅长的事,扎进去,享受过程,让成长自然而然发生。就像他说的:“享受每一个自在、平和、喜悦的当下。”
这或许就是这个时代最需要的生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