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刀,两条人命,两个破碎的家庭。
这本是一起看似清晰的“摔狗反杀案”:狗咬人,人摔狗,邻居上门斗殴,主人持刀反击致一死一重伤。

然而,案件近期开庭时,辩护律师抛出一个关键证据,让整个案情发生惊天逆转:
造成重伤者韩某伤情的尖刀上,只检测到死者郭某刚的DNA,却根本没有韩某的生物痕迹!
2025年1月30日下午3点,山西某村,申某某路过邻居郭某刚家时,被拴在路边的狗咬伤。
气愤之下,他抱起狗摔在地上。随后,他前往狗主人家想告知此事,发现无人在家,便回家让家属打电话沟通。

电话里,对方态度恶劣,扬言“人不如狗值钱”。感觉受到侮辱的申某某决定报警。
派出所接到报警后,让双方前往调解。然而狗主人一家拒绝调解,并在夜幕降临时带着多人来到申家。
在这之前,派出所可能预感到事态不妙,特意打电话嘱咐申家:“锁好房门。”
申家照做了。但这并没能阻止悲剧的发生。
郭家人带着工具,砸破申家玻璃、砸锁、踹门,最终强行闯入。冲突中,60岁的申某良被多人围殴,妻女上前阻拦也被打倒。

无助之中,申某良拿起窗台上的刀对着他们比划,结果出了人命。
当晚,郭某刚经抢救无效死亡,韩某重伤,另外两人也不同程度受伤。
案发后,申某良被以故意伤害罪提起公诉。
表面上,这是一个简单的“狗咬人-人摔狗-邻居上门-主人动刀”的故事脉络。然而,法庭上出现的一个关键证据,让整个案件发生了逆转。

在质证环节,被告辩护律师抛出一个重磅质疑:
造成韩某重伤的尖刀上,只检测到死者郭某刚的DNA,却没有韩某的DNA。
从科学角度来说,如果这把刀确实造成了韩某的重伤,刀上不可能不留下他的生物痕迹。
更蹊跷的是,韩某最初说自己是被剪刀所伤,但案件中根本没有出现剪刀。

这个DNA证据的缺失,直接动摇了整个案件的根基:
· 如果刀上没有韩某的DNA,那他的重伤是从何而来?
· 是否如被告方所主张的,存在其他凶器?
· 是否存在其他行为人?
这些疑点将直接影响案件的定性,关系到申某良的行为是故意伤害、正当防卫还是防卫过当。
对于案发当晚的情景,双方家属的说法完全不同:
申某良的女儿坚持认为父亲是正当防卫:“父亲是被多人围殴时,被逼无奈才拿起的刀。”

而死者郭某刚的家人则称:“我们当晚去申家时是空着手的,只是在院子里争吵,砸了下窗户。而且我们准备离开时,郭某刚进到申家院子,从进去到被刺倒地前后不过十几秒。”
如今,两个家庭都陷入了深深的悔恨中。
死者郭某刚的妻子赵某某表示自责:“后悔当初不该去砸玻璃,觉得要是冷静处理,或许就不会发生这样的惨案。”
申家的儿子也后悔不已:“不该摔狗。”

目前,检察院以故意伤害罪起诉申某良,认为他的行为超出了必要限度。
而辩护律师则坚持做无罪辩护,认为这完全符合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
如今,DNA证据的出现,让这场官司更加扑朔迷离。
一条狗,毁掉了两个原本和睦的邻里家庭。如今,一个家庭失去了顶梁柱,另一个家庭的顶梁柱可能面临牢狱之灾。
更让人唏嘘的是,双方都后悔了——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

此案警示我们:日常生活中难免会遇到矛盾,但一定要学会冷静处理,不要因一时冲动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目前,案件仍在审理中。DNA证据能否成为扭转局面的关键?法律的公正判决将如何安抚两个受害的家庭?让我们拭目以待。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