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八宝山排起长队,送那位会给宇宙“写公式”“物理玩童”杨振宁先生!
10月24日的北京,八宝山殡仪馆大礼堂外排了几十米长队,黑黢黢的人群里,有人抹眼泪,有人攥着打印的杨-米尔斯方程——大家都来送杨振宁先生最后一程,这位103岁的“物理顽童”,今天要去宇宙给星辰讲规范场论了。
别以为诺奖大佬都端着!杨先生可是个接地气的主儿。当年在西南联大读书,唱歌跑调能让全校记住,却敢拉着同学从天亮辩到天黑,就为了量子力学里的一个小疑问。后来在美国搞研究,听说中国原子弹是自己造的,当场激动得掉眼泪,转头就组织华人学者回国,成了中美学术交流的“架桥第一人”。
他这辈子干的“大事”多到数不清:和李政道一起推翻“宇称守恒”,拿诺奖时才35岁;搞出的杨-米尔斯规范场论,跟麦克斯韦方程、爱因斯坦相对论齐名,堪称物理界的“三大基石”;80多岁还在清华给大一学生讲“普通物理”,课间跟娃们唠嗑,一点架子都没有。
现场有个四川婆婆,操着一口川普哽咽:“杨先生太攒劲了!中国人也能在科学最前头耍得转!”这话没毛病——先生当年放弃美国国籍回清华,捐了2000多件文献建资料室,还帮着建科研机构,就是想告诉大家:咱中国人搞科学,不得虚!
如今先生走了,但他留下的公式还在照亮粒子世界,那句“宁拙毋巧”的老话,也成了后辈的指路牌。放心嘛,先生只是换了个地方继续探索,说不定此刻正在跟爱因斯坦讨教,顺便用四川话夸一句:“这宇宙的规律,硬是巴适!”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