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院士“上新”了:中国科技的顶流,究竟在悄悄指向哪里?

《院士“上新”了:中国科技的顶流,究竟在悄悄指向哪里?》——从平均57岁到西部力量,从女性崛起到战略导向,144位新院士

《院士“上新”了:中国科技的顶流,究竟在悄悄指向哪里?》

——从平均57岁到西部力量,从女性崛起到战略导向,144位新院士背后的创新密码

你有没有发现,中国最值得刷的“榜单”,从来不是娱乐八卦,而是——院士增选。

144位新晋院士“闪亮登场”的那一刻,中国科技未来的方向盘,也顺势转得更稳、更准。

今年,中科院73人、工程院71人,平均57.2岁,六成以上60岁以下,最年轻仅44岁,可谓“正当打”。更惊喜的是:女性科学家数量再创新高,西部科研力量持续抬头——这不是名单的装饰,而是中国科研生态的结构升级。

院士制度本质上是国家对知识与人才的最高尊重。因此,这次增选继续坚持全过程严格监督、严防说情、严守学术品格,把“入口关”守得比以往更紧。毕竟,荣誉只有纯粹,才能让后来者愿意为之付出。

更重要的,是方向。增选突出“国家战略需求”与“新质生产力”:从人工智能到深空探测,从芯片攻关到新能源突破,新院士几乎覆盖了中国未来科技版图的关键坐标。这意味着,院士不再只是“象牙塔的象征”,而是国家科技竞争中的主力部队。

有人说,看院士名单,就能看到中国科技未来十年的风向。

而今年的风向,清晰得几乎能用粗体写出来:

尊重人才,厚植创新,用科技点亮未来。

(唐加文,笔名金观平;本文成稿后,经AI审阅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