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小说中的主角从不缺桃花运,金庸笔下的主角亦是如此,只是他们被群花簇拥的原因也不尽相同。
比如《神雕侠侣》中的杨过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他英俊潇洒,且有一张擅长撩人的嘴,那些女子怎能不爱他?
又如《鹿鼎记》中的韦小宝,那就纯粹是无赖了,死缠烂打,甚至用强,那些女子最终也都半推半就的跟了他。
(张无忌、赵敏、周芷若剧照)
而最让人迷惑的是《倚天屠龙记》中的张无忌,他没有杨过那般英俊,也不像韦小宝那般无耻,却偏偏能让书中那些貌若天仙的女子为他动情,乃至争得面红耳赤头破血流。
尤其是新修版原著末尾,那周芷若明明都已经失去张无忌了,却为何还要提出“让张无忌与赵敏不能成亲,却同意他们‘做夫妻’”的要求?
一、花心的张无忌
说来张无忌闯江湖的经历确实是如同爽文一般,他修炼各种武功都是手到擒来,几乎没有任何困难,他几次在群雄面前扮猪吃老虎,打脸反派,也不禁让人拍手称快。
但张无忌对待爱情的态度却着实让人不爽,他就差把“优柔寡断”四字写在脸上了。
他在灵蛇岛上就幻想过自己把小昭、殷离、周芷若以及赵敏四女都娶了的美梦。
后来虽然与周芷若走到一起,却又因为赵敏的搅局而选择搁置婚约。
从表面来看,张无忌此举也是迫于无奈,但他似乎没考虑过,对于周芷若而言,这是莫大的耻辱,她可是峨眉掌门,谁都知道她要嫁给张无忌,可那新郎官却在婚宴上悔婚,选择与另外一个女子离去,这谁能受得了?
(赵敏、周芷若剧照)
事实上张无忌也并非不爱周芷若了,金庸在原著后记中就提到了张无忌的内心所想。
说是:“张无忌最后与赵敏前往蒙古,从此不回中土,但如出现其他偶然因素,周芷若可能去蒙古找他,他可能和赵敏同去波斯找小昭,可能为了明教而不得不独自回中土办事,也可能在西域遇到殷离……”
说白了,他就是贪心,全都想要。
但那也仅仅只是“可能”了,而更让人好奇的是周芷若对他的态度。
二、无理的要求
周芷若在婚宴被赵敏搅黄之后,也没选择妥协,而是直接撕毁婚约,就此与张无忌断绝关系。
或许是为了不给自己留下后悔的机会,她主动与宋青书成婚,尽管他们二人的婚姻是有名无实的,但对于武林群雄而言,她就是“宋青书的夫人”,她此举就是断了自己与张无忌在一起的后路,甚至你可以说她是自毁名节了。
然而她都已经做到这份上了,到了故事结尾之时,张无忌与赵敏要退隐江湖,她却又开始作妖了。
(张无忌、赵敏剧照)
她与张无忌之间便有了这么一番对话:“周芷若缓缓地道:‘一报还一报!那日在濠州,赵敏不让你跟我成亲。此后你到蒙古,尽管你日日夜夜都和赵敏在一起,却不能拜堂成亲。’张无忌一惊,问道:‘那为什么?’周芷若道:‘这不违背侠义之道吧?’张无忌道:‘不拜堂成亲,自然不违背侠义之道。我跟你本来有婚姻之约,后来可也没拜堂成亲。好!我答允你。到了蒙古之后,我不和赵敏拜堂成亲,但我们却要一样做夫妻、一样生娃娃!’周芷若微笑道:‘那就好。’”
张无忌要与赵敏一同去大漠,即便他们不拜堂成亲,其实也与夫妻无异了。
此处张无忌说的“做夫妻”自然就是那个意思,不然怎么生娃娃呢?
但周芷若听到这个答案之后,也没有多说什么,甚至没有半点不情愿的表情,只回答了“那就好”这三个字。
这有什么意义?张无忌该跟赵敏做啥,还是会做啥,她也关不上,非要让赵敏在张无忌这儿得不到一个“妻子”的名份,她就开心了?
难道不是阻止他们“做夫妻”才更重要吗?毕竟她也说了,过得十年八年,张无忌就会忍不住想她,可即便再想,又能如何?那时候赵敏都抱着张无忌的孩子了,他还能重回你周芷若的怀抱?
(周芷若、赵敏剧照)
显然,那是不显示的,张无忌哪怕再渣,也不至于做出抛妻弃子的事来。
所以周芷若这番操作就毫无意义了。
不,你若是再品得更细一些,就会发现周芷若这么做,压根就不是因为她对张无忌还有爱意。
三、洞房花烛前的迟疑
说周芷若不爱张无忌,多数人可能不信,但当初他们成婚之前的一段对话,就已经能证明这一点了。
那时是韩林儿在一旁吹捧张无忌,却不料那段对话却让周芷若暴露了本性。
你且看原著描述:“韩林儿拍手道:‘那时候啊,教主做了皇帝,周姑娘做了皇后娘娘,杨左使和彭大师便是左右丞相,那才叫好呢!’周芷若双颊晕红,含羞低头,但眉梢眼角间显得不胜之喜。张无忌连连摇手,道:‘韩兄弟,这话不可再说。本教只图拯救天下百姓于水火之中,功成身退,不贪富贵,那才是光明磊落的大丈夫,更不可违了圣火令上的严训。’……周芷若听他说得决绝,脸色微变,眼望窗外,不再言语了。”
你看,周芷若爱的不过是张无忌有可能当皇帝的“前途”,她爱的从来就不是张无忌这个人。
(周芷若剧照)
所以后来她才能坦然的接受张无忌与赵敏“做夫妻”,却不愿让赵敏名正言顺的嫁给张无忌。
那不是出于对张无忌的爱,而是纯粹要恶心赵敏罢了,毕竟在她看来,张无忌原本是属于她的人,自己得不到的人,别人也别想那么轻易的得到。
现实中也不乏这种“得不到就要毁掉”的人,若你遇上这种人,无论男女,还是敬而远之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