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瞎聊一天是一天。
万历十年六月,大明国柱张居正轰然倒塌。这一年,京城夏蝉鸣鸣,张府一片缟素。
当噩耗传到宫里时,十九岁的万历帝伏地痛苦,由掌印太监冯保拟旨,追赠张居正“柱国”“文忠”称号,辍朝悼念三日,并由司礼监太监代表皇家为张居正扶灵归丧。
在内斗极其残酷的大明王朝,首辅十年,走到这一步,算是平安着陆。当天下人都认为张居正“一代贤相”手拿把掐时,剧情迎翻转了。
半年后,锦衣卫从京师带来了一道圣旨。
诬蔑亲藩,侵夺王坟府第,钳制言官,蔽塞朕聪,专权乱政,罔上负恩,谋国不忠,本当剖棺戮尸,念效劳有年,姑免尽法。
前一秒,万人敬仰级帝国首辅;后一秒,开棺戮尸级祸国奸佞。
张居正生前所有御赐玺书、诰命文件通通收缴追回。
夺其虚名,只是开始。紧随其后,大明帝国掀起了一场“坚决肃清张居正流毒,争当新王朝的好官僚”运动。
所有权斗,必是先毁其人,后倒其派。万历一朝“倒张派”,手法也是如此。
万历十年腊月,陕西道监察御史杨四知率先向张居正“发难”。
这位杨四知堪称大明前中期“第一无耻”,无耻到什么程度?他这个“监察御史”还是通过攀附张居正谋来的。等张居正一死,立刻转投了“倒张阵营”,上书弹劾张居正“朋党、贪婪、僭越、欺君”一共十四条重罪。
这封弹劾奏疏,简直无耻荒诞到家了,通篇全是揣测和推断。
比如。揭发张居正准备在皇长子朱常洛出生时(朱常洛是万历十年八月生),趁举国欢庆,向皇帝索要“九锡”,目的是想学曹操玩一手“挟天子以令诸侯”。同时,检举张居正巨额财产来源不明,家中金盆银盆数百个,吃饭用的碗筷都是玉制的。如果听不到玉筷玉碗撞击发出的清脆声响,吃饭都咽不下去。
万历接到奏疏一看,什么破烂玩意,全是猜测,没有一句实证。于是,给杨四知的答复是:
——姑贷不究,以全始终。
那么万历想不想查抄张居正?
答案是想,非常想。
两个月前,冯保失势被抄家时,万历已经表现出想要张、冯“双案并查”,一并抄家的想法。但这个时候,新晋首辅张四维是坚决反对的。
欲逮系江陵公诸子,籍其家。公屡疏救解,以为彼诚负上,然上始终遇臣之礼谓何, 且国体不宜如是。上犹未允,公乃以去就争之。上重违公意,事以故暂已。圣怒积久而发,赫不可遏。——张四维全集
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出,张四维是站在张居正这一方,甚至拿出辞去首辅一职来对抗万历。
最终,经过讨价还价,剥夺了张居正生前的一切。对一个死人来说,这已经是顶格的处罚。但万历似乎并不满意,对张四维领导的内阁,颇有埋怨。
既然对张居正本人的惩罚已经到头了。万历为什么还怨气未消呢?万历生气的不是张居正本人,而是没有拿到传说中的“巨额财产”。
万历和他妈李太后一个德行,视财如命。
没弄到钱,万历和李太后娘俩抓心挠肝的痒痒。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很快,有人给万历查抄张居正家找到了突破口。
兵科给事中孙玮把隆庆二年的“废辽案”给翻了出来。按理说,此案已经结案,且与张居正没有太大关系,但“移花接木、栽赃嫁祸”是老爷们的必备技能。
简而言之。隆庆年间,刑部左侍郎洪朝选查办辽王案时,只查实了辽王在个人生活作风方面的问题,没有把辽王谋反一事查实。张居正曾弹劾洪朝选刻意包庇辽王。后来,辽王发配凤阳,洪朝选因罪入狱,死在狱中。抓捕洪朝选的人,恰恰是张居正的马仔福建巡抚劳堪。
洪家人就怀疑,是张居正和劳堪故意整死的洪朝选。
案子逻辑上倒也没问题。给事中孙玮重提此事,是想借重查辽王案,找到突破口,查抄张居正。
万历听完汇报后,头都大了。鉴于案子年代久远,查办难度太大,万历就暂时将这个建议排除掉了。
对于有着悠久封建官僚文化底蕴的明朝,总会有一些奇人异士,能够把同样一个问题,转化成另一个问题。
云南道监察御史羊可立,就“辽王案”继续上疏称,辽王撤藩后,张居正父亲张文明曾花钱买了不少辽王府的田地。
当时,张居正任礼部尚书,当中有没有存在“张家利用职务影响力低价购买公共财产的嫌疑”。
这一招,高明!
经羊可立这么一转换,“辽王案”中有关张居正的政治问题,就变成了一个经济问题。
万历和李太后惦记的是张家的钱,也是一个经济问题,那这案子就好办了。
由于张居正当年是铁了心要把辽王往死里办,虽然没有要了辽王的小命,但张居正确实是奔着“要人命”去的。
辽王被发配凤阳,稀里糊涂死在那里。辽王虽死,但其家人还在。见有了“报仇”的机会,辽王的亲妈王氏,直接给万历上疏揭发,张居正低价强买他们家地是小事,他还暗中抢了辽王的财产。
——金宝万计,悉入居正府。
万历皇帝,大喜。有了洪朝选和辽王家人共同检举,查抄张居正终于师出有名了。
为此,万历派出了两位狠角色——司礼监太监张诚和刑部侍郎丘橓,这俩货都跟张居正有很深的过节。
同时,担心张居正后人转移财产,万历八百里加急给荆州下了一道命令,严厉看管张家大院,一只苍蝇也不得出入。
于是,就有了张诚、丘橓赶到后,推开张府大门,里面已经饿死了十几口人,还有狗撕猫咬的惨状。
张家根本没有钱,丘橓“好言好语”没有抄到百万的预期值,就对张居正儿子进行了残酷的严刑拷打。
长子自缢,次子充军,三子绝食而亡。。
最终,连同张居正亲兄弟以及三个儿子,张家一共查抄出黄金一万两,白银十多万两。
张敬修之死,在内阁引起了剧烈震荡。连张居正这种顶流首辅都无法保全身后,往后谁还敢替老朱家用心工作。
新任首辅申时行上疏万历,叫停了这场荒唐的清算。
窃见故臣张居正虽以苛刻擅专,自干典宪,然天威有赫,籍没其家,则国典正,众愤已泄。若其八旬老母衣食供给不周,子孙死亡相继,仰窥圣心必有恻然不忍者。
言外之意是,老朱家别把事做的太绝了。
清算张居正一人,事小。
不出意外的话,按照封建官僚“墙倒众人推,树倒猢狲散”的尿性,张居正生前所推行的改革也很快停摆。
明王朝的“万历中兴”在这场“清算张居正”的政治运动中,彻底结束。
这场“倒张”运动已经完全超越了政治理念辩论,而是一环扣一环的封建官僚体系下的“政治报复”和“情绪宣泄”。
张居正的经历,反映了封建专制的致命缺陷,以及封建改革者的悲剧。
一是。王朝兴衰全部系于皇帝或权臣某一两个人。遇明君圣主,则国运亨通。遇昏君佞臣,则国运式微。
二是。王朝拒绝改革,往往先从改革者沦为牺牲品开始,当没有改革者可以“献祭填炉”时,最后王朝就会为王朝自身而献祭。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