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遍地是被奸臣、恶霸压迫的可怜之人,对于这类人,只有两条路可以走,要不是认命等死,要不是落草为寇,为不确定的明天搏一把,后来的那些梁山好汉就是后者。
不过还有一种情况是比较特殊的,有时候逼迫一个人落草的不是那些奸臣、恶霸,而是比他先落草的绿林好汉,比如后来的宋江、吴用等人就先后坑害了徐宁、秦明、卢俊义等人入伙梁山。
而本文要提到的那位为人忠义的好汉,则是唯一一个被鲁智深坑得落草的人。
一、与武松齐名之人
提到“与武松齐名之人”,你会想到谁?
似乎从人物形象到武功水平,再加上性格设定来看,也就只有“花和尚”鲁智深算是与武松齐名了。

(武松剧照)
毕竟他们二人一个是“假行者”,一个是“花和尚”,二人也都嗜酒如命,也同样嫉恶如仇,再加上施耐庵分别给了他们“武十回”与“鲁十回”,在戏份安排上,二人也是对等的。
不过有时候“齐名”是名副其实,有时候却是浪得虚名,本文要提到的那位,就明显与武松不在一个级别,但他的名号,也的的确确是与武松齐名。
那人即是被誉为“打虎将”的李忠。
说来李忠比武松还先登场,所以后来武松登场时,连施耐庵也不尽写了一首吐槽的诗,说是:“打虎向来有李忠,武松绰号尚悬空。幸有夜叉来说法,顿教行者显神通。”
等于说施耐庵塑造李忠这个角色的时候,或许是有些欠考虑的,否则这“打虎将”的外号,真该留给武松才是。

(鲁智深剧照)
从武松在景阳冈打虎之后被世人奉为“打虎英雄”就不难看出古人对猛虎的恐惧,因此这李忠自诩“打虎将”自然也难免被世人高看,说他与武松齐名,也不为过。
不过说他被鲁智深坑得落草,这事儿又该从何说起?
二、被迫落草
当初鲁智深与李忠结交,还是因为史进牵线搭桥,书中提到这李忠曾是史进的师父,在史进还没什么武功的时候,传过他一些粗浅的武功,从这里也不难看出,李忠还是稍微有些武功在身上的,倒也不是一无是处。
而对兄弟,李忠这人更是没得说,只是他不过是个江湖卖艺人,说白了,平日里通过卖艺赚的也都是辛苦钱,甚至纯粹靠人打赏,压根就赚不到几个钱。
可当鲁智深见金翠莲父女被镇关西欺负,便有心接济那对父女时,他把眼光投向了李忠的腰包。
此时书中有这么一段:“便去身边摸出五两来银子,放在桌上,看着史进道:‘酒家今日不曾多带得些出来,你有银子借些与俺,洒家明日便送还你。’史进道:‘直甚么,要哥哥还。’去包裹里取出一锭十两银子,放在桌上。鲁达看着李忠道:‘你也借些出来与洒家。’李忠去身边摸出二两来银子。鲁提辖看了,见少,便道:‘也是个不爽利的人。’鲁达只把这十五两银子与了金老。”

(鲁智深、李忠剧照)
哪怕鲁智深这人确实是路见不平就想拔刀相助的好心人,可此时他对李忠说的这些话,不就是慷他人之慨吗?
凭什么他要做好事,李忠就一定要借他银两?何况李忠明明已经掏出了自己仅有的一些银两,鲁智深反倒还要数落他一句“不爽利”,试问你是李忠,此刻你心中该作何感想?
甚至结合李忠后续的经历来看,他之所以被迫落草,还真有可能就是因为连这最后的盘缠都被鲁智深给夺走了。
后来鲁智深在刘太公府上遇上前来讨要说法的周通与李忠时,李忠才说了自己在这桃花山落草的经过。
说是他被周通拦路打劫,结果周通打不过他,这才让他做了桃花山的山大王。

(打虎将剧照)
要知道李忠以前是个走正道的卖艺人,若不是走投无路了,又何至于在这绿林中过那刀尖舔血的日子?
显然,说是鲁智深把李忠逼到这一步,也不为过。
三、凄凉结局
将李忠的故事通读下来,其实不难发现,他不是什么狠角色,但对待兄弟,他却是掏心掏肺。
后来落草梁山,他也没少出力,只可惜终归本领有限,到了昱岭关一战,他就以最惨烈的方式死去。
书中只道:“又见山顶上一声锣响,左右两边松树林里,一齐放箭,五员将顾不得史进,各自逃命而走。转得过山嘴,对面两边山坡上,一边是雷炯,一边是计稷,那弩箭如雨一般射将来,纵是有十分英雄,也躲不得这般的箭矢。可怜水浒六员将佐,都作南柯一梦。史进、石秀等六人,不曾透得一个出来,做一堆儿都被射死在关下。”
只怕李忠最后都被射得没人样了,当真是惨呐。

(李忠剧照)
有人说若是能穿越到《水浒传》里,就要与鲁智深、武松这样的人做兄弟,但大部分人似乎没思考过一件事,咱们想结交鲁智深,鲁智深又看得上咱们吗?
鲁智深对得起天地良心,但唯独对不起李忠,他不该对一个忠义之人说出那么过分的话。
事实上现实中的我们就像极了李忠,甚至还不如李忠,在芸芸众生里,我们都是那种看起来最不起眼的小人物,但也在尽自己的全力去过好自己的一生,有时候也会用一些虚头巴脑的标签来美化自己的人设,却也愿意真诚待人,但还是保不准会遭受一些上位者的冷眼,当真是无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