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说真的,千万不要把考研当成第二次高考!

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来说,考研的确算是大部分人继高考之后的第二次“大考”。所以就有一些人觉得必须要按高考的模式再来一次。。

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来说,考研的确算是大部分人继高考之后的第二次“大考”。

所以就有一些人觉得必须要按高考的模式再来一次。。。

但是,我想说,考研人千万不能把考研当成“第二次高考。”

01. “硕士必读”,但是不是只能考研

在现在学历内卷,大部分人需要硕士学历的大环境之下,本科升学机会是八成以上大学生的选择。

而多数人又要靠考研获得深造机会 ,就导致考研越来越卷,也越来越上岸。。

这就导致不少人疯狂开始卷时间,卷健康 去拼不到四分之一的考研上岸率,实际上我觉得最多不到两成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部分学校的研究生你是真的没必要浪费三年去读!

那么,或许有人说不死命当高考卷 ,我怎么可能上研,拿到硕士学历。

好问题,对于这件事我们需要以目的为导向来看。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考研只是为了硕士学历。那么,你有没有考虑过有几种路可以让你拿到硕士学历?我想说起码有两条。

第一条自然是:保研,这条路有的学校好走,有的不好走,懂得都懂,不用过多赘述。如果大一/大二就想考研的,只要不是你本科直接没有保研名额,就不要一进去照搬高考模式备研!

第二条路 就是考虑国境外留学和港澳申硕。尤其你本科还行,预算差不多可以负担二十万左右的。

当然,还要语言成绩过关。只要不是你能考试92研或者是哪几个贼牛逼的双非(非92,是双一流),你都可以考虑这条路。

因为时间成本很低,现在就业和经济环境很卷,如果只是要一个过得去的硕士学历,这条路真的很适合。而且这里面排名靠前的学校,哪怕一年制认可度也不比一些国内985,211三年制的差!

尤其港硕,哪怕考公也不错,至少比海外好,毕竟近两年政策懂得都懂。比如:部分省份(如广东、四川)将港校(如港大、港中文)纳入定向选调高校名单,与清北等顶尖院校并列,提供更明确的报考路径;人才引进政策(如深圳孔雀计划)对港硕也更易提供加分或优先录用,这比部分海外院校有更清晰的政策支持。

02.考研的录取方式和高考不一样

每考研录取最后确实是按成绩录取,但是这一个录取成绩和“死分数”只有三到四成关系,其中初试三成,复试笔试一成。

而高考,只要你把你考的哪几门考试,疯狂刷,练到位,你多少是能上一个985,211的只是可能排名不是很靠前,但是考研可不行,考研只顾埋头死学,“挂”的概率挺大的。

说实话,对于考研,“隐形门槛”和“偏好录取”是真实存在的。

比如,某些理工科导师就是偏爱有项目经验的,哪怕你初试低十分,你本科跟着老师做过相关项目,面试时能聊得头头是道,导师眼里你就是他需要的学生。

反过来,你初试分再高,只会书本理论,而且是死的理论,导师心里可能已经在想“这孩子招进来还得从头教,太费劲”。人家招的是未来三年一起干活的“合伙人”,不是考试机器。

复试的“水”很深,而且每个学校深浅不一。 高考面试基本走个过场,考研复试是真的能“一票否决”。这里面的“综合素养”,基本上就是包括你的谈吐逻辑、对专业前沿的了解、甚至是你这个“人”看起来靠不靠谱、有没有培养潜力。

这些玩意儿,是刷一千套题也刷不出来的。“高考看分,考研看人”,话有点绝对,但道理是这么个道理。

03. 一下考不上,天也塌不了

首先,我直接把最根本的东西讲出来

对于大多数人,考研升学的最终目的是获得一个更好的工作,或者说你需要这个学历,

一旦明白这一点,我就可以告诉你一时考不上研,天也塌不了,不像高考,90%的人考不上本科,你就基本无缘本科了!

首先,考研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如果你本科毕业就能找到一个不错的工作,完全不必死磕全日制研究生。

考在职研究生就是一个性价比很高的选项。它最大的优势是能让你工作和学历提升两不误:周末或晚上上课,平时积累工作经验,学费可能还能靠工资覆盖。

虽然非全日制研究生同样需要参加全国统考,但是她的难度比考全日制小得多,特别已经在某个领域有点工作成就的人,复试就是走个过场!

更重要的是,工作经验本身才是最硬通的“学历”。很多行业里,几年的工作经验在职硕士,竞争力不必全日制差,有的地方甚至更有含金量。

比如一些企业管理、项目管理等实践性强的方向,公司反而更看重你边工作边学习的能力

写在最后,考研不是第二次高考,放平心态,一战成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