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曾经在家里看到这样一幕——你的猫,端坐在地板上,一副“我真的不是在吃零食”的专注表情,然后低头开始咔嚓咔嚓咬自己的指甲……
恭喜你,你已经成功解锁了猫咪的“私人护理时间”。
很多主人第一次看到这种行为都会吓一跳,以为猫是不是把自己当成了树皮,或者是不是得了什么奇怪的病。
放心,猫咬指甲并不是突然走上了“自毁路线”,它们其实是在做一件非常符合猫咪风格的事——它们在自己给自己做足部护理。
但护理归护理,有些情况可以当成猫咪的“个人爱好”,有些情况就可能是求救信号,需要你这个铲屎官及时更新固件、调整策略。
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聊聊:猫咬自己指甲或拔爪的 4 个原因,到底哪些可以无视,哪些必须重视。

一、它只是在“换新指甲”——猫界版的自然生长
很多人不知道,猫的指甲结构跟人类完全不一样。
人类的指甲是一整片长出来的,而猫的指甲是“层层叠叠的洋葱结构”。外层旧指甲会一层层脱落,新指甲从内部长出来。
野外的猫每天爬树、抓木头、练爪子,那些旧指甲自然会被剥掉。
但家猫嘛……最多爬个猫爬架,抓个沙发,就当自己登上喜马拉雅了。
运动量不够的结果,就是旧指甲不容易掉,于是它们就靠咬、靠拔,自己来帮忙完成这项“去壳工作”。
这种行为通常非常正常,甚至你可以把它当成猫咪版的“去死皮”。
你需要注意的,是异常情况:
如果猫反复啃同一个指甲,看起来十分执着,那就可能是——要么裂了,要么疼了,要么嵌到肉垫里了。
这种情况就不能靠猫自己解决,得靠你和兽医一起上阵。
二、它只是在洗爪子——“仪容仪表大作战”
对于猫而言,干净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甚至有研究形容过:猫每天大约有 30% 的清醒时间在打扮自己。
它们不仅要梳毛,还要清理爪子、脚缝、肉垫,尤其吃完饭、上完厕所、踩过奇怪的东西之后,都会对自己的爪子进行一次“重点清洗”。
毕竟爪子对它们来说,是工具,是武器,也是触觉器官。
哪怕一小颗猫砂、一根小毛、一个微粒,都会让它们觉得“啊,不舒服!”

于是就开始咬,开始拔。
如果你的猫只是偶尔咬几口,像是在挑掉什么,那绝大多数时候都不用干预。
你需要注意的反而是:
是否有猫砂卡在指缝里?是否有小异物?是否脚底太脏?
每天稍微给它梳梳毛、擦擦爪子,不但能减少它啃爪子的频率,还能提升你们的亲密度——虽然猫可能表面依然不愿承认。
三、它不安、焦虑、烦躁——啃指甲是“情绪出口”
是的,你没听错:
猫也会用啃指甲来释放压力。
大多数主人都觉得猫看起来无欲无求,仿佛只要一张床和一顿饭就能满足。但实际上,猫的内心戏是非常丰富的——只是它们演技太好。
像这些情况就可能让猫压力爆棚:
新家具出现,它以为入侵者来了
搬家,全世界都换了颜色
新猫加入,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要被换掉
朋友来家里,猫觉得陌生味道很可疑
主人每天工作到很晚,猫觉得被忽略了
当这些压力积累起来时,猫可能会发展出替代行为,比如过度梳理、抓挠、食欲下降……以及咬指甲。
这不是它们想耍帅,而是它们的小脑袋感到“我要把压力从爪子里挤出来”。
如果你看到猫频繁啃指甲、情绪明显不稳,那你应该:
多陪它、给它提供更安全的空间、建立固定作息、减少突发变化。
特别敏感的猫甚至可能需要费洛蒙或行为干预。

四、疼痛、伤口、疾病——这是不容忽视的求救信号
如果你的猫反复啃同一个爪子,甚至开始走路不正常,那十有八九有问题。
可能是指甲裂了,可能是卡了玻璃、刺或毛,可能是肉垫受伤,也可能是指根感染。
有些猫还会因为跳蚤过敏、皮肤炎而啃咬脚部。
而患有糖尿病、免疫疾病或皮肤疾病的猫,更容易出现指甲异常或感染。
你要注意这些红色警报:
猫啃得特别狠
出现渗血或肿胀
走路一瘸一拐
一碰爪子就躲开
指甲形状异常
肉垫附近变色、发炎
这些情况的共同结论很简单:
你必须带它去看兽医。
不要想着“隔两天就好了”,猫可能忍了你看不到的疼。
总结一下:什么时候可以不管,什么时候必须管?
如果你的猫只是偶尔咬咬指甲,那你可以把它当成正常的自我清洁。
甚至你会看到一些半脱落的指甲壳掉在地上——那都是正常脱落的旧指甲。
但如果你的猫:
特别执着咬某一个爪子
咬到出血
走路异常
明显情绪不对
或你就是觉得“哪里不对劲”

那它很可能需要你的帮助,而不是继续一个人对着自己的爪子努力。
日常护理时(比如梳毛、剪指甲、清洁耳朵),顺便看一眼它的爪子,会让你更容易掌握它的健康状况。
猫不会大声喊痛,但它们会通过行为告诉你“我不舒服了”。
你能做的,就是不要忽视这个微小的信号。
写在最后
猫咪咬指甲可能只是它们的小习惯,也可能是它们无声的求救。
作为与它们共享生活的人,我们能做的,是看见那些细微的变化,听懂它们“没说出口的话”。
爱猫,不是只在它乖乖睡觉的时候感动,而是在它出现一点点异常时愿意停下来,认真看一看。
愿你和你的猫,都能拥有被理解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