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男子开宝马下乡收集个人信息,律师:涉三罪最高可判10年

开着宝马车进村,顶着民政局局长的头衔,用50元扶贫补贴当诱饵,让村民交出身份证、银行卡拍照登记,骗局败露后竟持刀扎伤阻拦

开着宝马车进村,顶着民政局局长的头衔,用50元扶贫补贴当诱饵,让村民交出身份证、银行卡拍照登记,骗局败露后竟持刀扎伤阻拦老人。

大家好,我是周兆成,最近湖南益阳发生了一起以小利换信息的骗局,其实这背后可能牵扯着窃取公民信息、实施金融诈骗的黑灰产业链。

首先,本案犯罪嫌疑人最核心的骗局,是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根据《刑法》第279条,招摇撞骗罪的关键在于“冒充公职人员获取信任”,而他不仅伪造民政局局长身份,还用宝马车营造权威感,专门瞄准信息闭塞、对公职人员信任度高的农村老人下手,这种针对性强的作案方式,很可能构成情节严重的情形。要知道,正规公职人员下乡开展登记工作,是需要出示工作证和官方文件,绝不会私自驾私家车单独进村,更不会要求村民保密办理。

更危险的是,他收集身份证、银行卡信息的行为,还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刑法》第253条之一明确规定,窃取、非法获取身份证号、银行卡信息等核心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最高可判7年有期徒刑。这些信息一旦流入黑产,可能被用于注册网贷账户、洗钱,让村民莫名背负债务;或是被冒领扶贫补贴、医保资金,侵害村民的政策权益。更有甚者,身份可能被冒用注册公司或参与犯罪,让无辜村民卷入法律纠纷。而实践中,信息泄露后的溯源追责难度极大,这也是法律对非法获取个人信息行为严惩不贷的原因。

此外,骗局败露后持刀伤人的举动,还涉嫌故意伤害罪。根据《刑法》第234条,只要伤者构成轻伤及以上,嫌疑人就需承担刑事责任,若构成重伤,最高可判10年有期徒刑。从伪装招摇撞骗到暴力抗法伤人,法院量刑阶段时很可能三项罪名叠加数罪并罚。

很多老人误以为公职人员可私下索证、证件照片无关紧要,但事实上,我国行政程序要求公职人员执行公务须公开透明,而身份证、银行卡照片的泄露风险,等同于原件丢失。正确的做法是,电子证件照需加水印标注用途以及有效期,复印件要手写出仅限某某用途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