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水满则溢,月满则亏。
确实,一个聪明人,知道凡事做到七分,留三分余地。
因为这三分余地,恰恰是智慧里最精妙的部分——留白。
凡事知道留白,大方留白,其实就是在给自己更多的空间。
然后,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去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艺术留白,方显神韵
你看,我们中国画最妙的地方,往往不是画了什么,而是没画什么。
这个没画什么的地方,恰恰就是留白的魅力。
比如说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里,整幅画中我们只看到有一叶扁舟,一个渔翁。
而其余大片的空白处,却让人仿佛看见烟波浩渺,感受到江风寒意。
从艺术角度上来看,恰恰那份空寂中的丰盈,比满纸色彩更有力量。
作家木心说:“中国画讲究留白,人生何尝不是如此。”
艺术要留白,做人也要留白,如此说话办事留余地,就像画中留白一样。
最终,给别人想象的空间,也是给自己回旋的余地。
如此一来,反倒给到心灵一种必要的放松和自在。
生活留白,才有滋味
日子塞得太满,就像没有窗户的房间,早晚会把自己闷得喘不过气。
给自己的生活留白,倒是能给到自己的生活一定的放松机会。
如此,起码心里面不会整日像打仗一样,匆匆忙忙,吵吵闹闹。
陶渊明辞官归隐后,生活虽清贫却自在。
他在《归去来兮辞》中写道:“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在田园的生活里,他每天在院子里走走,关起门来读书,给生活留下了大片的空白。
就像宋代诗人林逋一样,隐居孤山,梅妻鹤子。
为了按照自己的内心过日子,他不再在官场追逐。
而是转身选择在“疏影横斜水清浅”的闲适中,活出了属于自己的千古传奇。
美学家蒋勋说:“留白,是给自己一个呼吸的空间。”
人生需要留白,就像大地需要休耕。
人嘛,总是需要学会放松自己的,需要让自己得到休息一番的。
然后,我们才可以在现实当中,轻松前行,自在享受当下。
关系留白,方能长久
人嘛,总有七情六欲,也总朋友同事。
但是,任何关系当中,都需要距离的。
因为再好的关系,彼此之间也需要有呼吸的距离。
管仲和鲍叔牙的友谊之所以千古传颂,正因为他们两个人之间懂得留白。
鲍叔牙理解管仲多分钱是因为家贫,理解他打仗逃跑是要奉养母亲。
他从不追问什么,给对方留足了体面。
《论语》中说:“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任何关系,一旦两个人走得太近,便是疏远的开始。
不如保持适当的距离,让彼此都能自在呼吸。
就像心灵留白的人,始得清明,心里装得太满,就照不见智慧的光。
苏轼在《赤壁赋》中写道:“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当他放下官场得失,心灵有了留白,才能看见天地之大美。
弘一法师晚年写下“悲欣交集”四字,笔墨极简,留白极多。
那空白处,藏着说不尽的人生体悟。
哲学家海德格尔说:“人,诗意地栖居。”
给心灵留白,就是为诗意留出空间,心空了,智慧才能住进来。
说到底,留白不是偷懒,是更高的境界。
就像弹琴,音符之间的停顿,也是音乐的一部分。
少即是多,空即是满,当你学会在生命中留白的话。
那么,疲惫时有了歇脚处,迷茫时有了转身地,快乐时有了回味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