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古代皇帝为啥急着修自己修“坟”,不晦气吗?

当我们翻看中国古代史的时候,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事:皇帝一登基,就要找地方给自己修陵墓。这事看着挺“晦气”的,就像人刚成为

当我们翻看中国古代史的时候,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事:

皇帝一登基,就要找地方给自己修陵墓。

这事看着挺“晦气”的,就像人刚成为公司高管,就忙着给自己找坟的?

但作为最有权势的皇帝,为何这么“着急”给自己修坟呢?这背后有何原因?

首先,帝王陵墓可不是那种普通坟墓,工程量之大,那绝对是“国家级重点工程”。

说白了,帝王的陵墓,注重的是将生前皇宫和统治的威仪要完整地复刻到地下,这就相当于在地下再造一座“皇宫”。

整座陵墓,从选址到设计,从地宫开凿到陵园墓室,从石像雕刻到陪葬品,每一项都要花费巨额的人力物力,没个十几二十年很难完成。

你看最著名的秦始皇陵,从嬴政十三岁登基(公元前246年),一直到秦二世胡亥时期才勉强完工(公元前208年)。这一修就是39年,巅峰时期动用了70多万人力。

再看万历皇帝的定陵,单是修建地宫就用了6年,花了800万两白银(相当于现在48亿左右)。这还不算其他的尚未完善的陵园建筑。如此庞大的工程,如果不一登基就开始修,根本就修不完。

为何人死了之后还要这么“折腾”?

这就得提到儒家那“事死如事生”的思想了,认为人死了,只是去另一个世界继续生活。所以得给死人准备好“地下生活”的一切,至于皇帝那就更得讲究了。

毕竟帝王的死可是国家大事,事关朝廷的形象。《左传》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修陵墓和打仗、祭祖一样,都是国家重点工程。

皇帝亲自监督陵墓建造,既是对祖宗礼制的遵从,也能确保自己死后的哀荣,避免后世子孙因为各种原因(比如国力衰退、不孝之类的)而缩减规格。

而帝陵的选择也有文化上和帝王心理上的讲究。

帝王陵墓的风水,要背山面水,要藏风聚气,要找龙脉。而且皇帝陵墓的风水则被认为是直接关系王朝的兴衰、国运的长短以及后代子孙的福祉。所以帝陵选址是头等大事,也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

提前修建陵墓,在古人看来或许是一种“厌胜”之术,即通过提前准备好身后事,反而能祈求更长久的寿命。就好像有人提前立遗嘱,反而觉得能活得更久,是一个道理。

另外正在修建的皇陵,等于在向臣民昭示:皇上身体不错,统治稳固,国家后继有人。如果皇帝哪天突然驾崩而陵墓未没弄好,会被认为不祥,可能会导致政局动荡。

所以归根结底,皇帝提前十几二十年给自己修陵墓,不是钱多烧得慌,而是因为皇陵工程量大,不提前开工根本来不及修建完成。同时关乎国运的风水勘察更是需要不少的时间,而且儒家礼法要求的死后哀荣,更是需要多方筹备。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皇帝登基后,必须要做的一件事,就是给自己修坟了!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评论列表

祖国越来越好
祖国越来越好 18
2025-11-16 18:45
我要是万历,就在地宫里挖陷阱,让郭沫若掉进去
沉默是金
沉默是金 12
2025-11-17 05:12
宋朝皇帝陵死后才修,而且只修七个月,可以说是各朝代最节俭的。
用户10xxx87
用户10xxx87 4
2025-11-18 17:00
一个墓修几十年,国家财政和民力基本没影响,如果短短几个月建,对国家财政和民力消耗比较大,如果皇帝身体好,墓找几十个人慢慢修就行,就像找点人上班一样
与子共箸
与子共箸 4
2025-11-16 20:30
还有一个是为了吸纳闲散的人力,古代产业不发达,能就业的就几大块,大部分还得种田。修帝陵很容易形成一个个城镇,西汉时候比如长陵阳陵茂陵等,一个个都在长安北边,可以作为防御,也可以从关东吸纳大量人力。毕竟古代人口就是最稀缺的资源
静宝还差一步
静宝还差一步 3
2025-11-16 21:10
首先那不叫坟
Henry
Henry 2
2025-11-17 08:00
说明当皇帝风险高,随时会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