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一顿饭毁了一桩婚姻。 同学的女儿今年34岁了,是一所医院的妇科医生,她离婚后带

一顿饭毁了一桩婚姻。 同学的女儿今年34岁了,是一所医院的妇科医生,她离婚后带着上幼儿园的女儿租房子住,每当上班忙时,她就让同学帮忙接孩子。 同学总在接孩子放学的路口说这事,手里牵着蹦蹦跳跳的外孙女,书包带子勒得她手腕发红。 “你看这孩子多可爱,得有个爸爸陪她逛公园啊。”女儿下班来接孩子时,同学常把这话挂在嘴边,语气里带着点小心翼翼的试探。 女儿不是没想过。 离婚三年,她习惯了值完夜班回家,女儿已经趴在小书桌上画完一幅“妈妈是超人”的画;习惯了周末带孩子去医院附近的公园,看别的小朋友被爸爸举过头顶时,女儿眼里一闪而过的羡慕。 上个月,同学的老同事牵线,说有个合适的人——和女儿同岁,没结过婚,自己开着两家电动车门市,听说“家底厚实,人也老实”。 女儿犹豫了两天,还是加了微信。 隔着屏幕聊天时,男人话不多,回消息总带着“嗯嗯”“好的”,偶尔发几张门市里新到的电动车照片,车擦得锃亮,轮胎缝里都没泥。 约定见面的那天是周三,女儿调了班,特意穿了件浅蓝衬衫——她想显得随和些。 饭馆选在市中心那家家常菜馆,靠窗的位置,下午两点多,人不多,阳光透过玻璃,在桌上的骨碟里投下细碎的光斑。 男人比照片上看起来瘦点,穿黑色夹克,坐下时先把手机屏幕朝下扣在桌上。 菜单递过来,他推给女儿:“你点,你点,我吃啥都行。” 女儿点了三个菜,都是家常菜:蒜蓉西兰花、红烧排骨、番茄炒蛋——她想着这些菜不容易出错,也方便分食。 问题出在第一筷子菜上。 男人夹西兰花时,没直接夹盘子边缘的,而是把筷子插进菜中间,像翻找什么似的,来回拨弄了两下,才夹起底下的一朵。 女儿握着筷子的手顿了顿。 她是妇科医生,每天查房、手术,洗手都要数着步骤来,连给病人递病历本都会注意指尖不碰到对方的手。 此刻看着那双在菜里搅动的筷子,她突然想起上周门诊遇到的病人——因为丈夫总用自己的筷子给孩子喂饭,导致孩子反复感染幽门螺杆菌。 她没说话,低头喝了口柠檬水。 男人像是没察觉,夹排骨时又故技重施,把盘子里的排骨翻了个遍,挑了块带脆骨的,边嚼边说:“这排骨炖得还行,就是有点咸。” 女儿扒拉了两口米饭,胃里开始发紧。 最后上的番茄炒蛋,鸡蛋金黄,番茄软烂。 男人夹了一筷子后,突然“哎呀”一声:“忘了给你留那边的鸡蛋了,你是不是爱吃鸡蛋?” 说着,他拿着筷子在盘子里划了个圈,把剩下的鸡蛋和番茄搅和到一起,像是要拌匀似的,“没事,拌匀了都一样吃。” 盘子里的番茄汁溅到了桌布上,一点橙红色的印记,像个突兀的句号。 女儿放下了筷子。 “我吃饱了。”她声音很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决。 男人愣了一下,看看她几乎没动的碗,又看看桌上剩下大半的菜:“这才吃多少啊?浪费了多可惜。” 他拿起自己的碗,把盘子里剩下的菜拨了些进去,大口扒拉着吃起来。 回家的路上,女儿给同学发了条微信:“妈,不合适。” 同学秒回:“咋不合适?他人看着挺老实的,家里条件也不差。” 女儿没解释翻菜的事,只回了句:“生活习惯合不来。” 夜里,她把男人的微信删了,电话号码也拉进了黑名单。 第二天同学打电话来,语气带着点埋怨:“你这孩子咋这么矫情?不就是吃饭翻了两下菜吗?多大点事?我跟你爸刚结婚那阵,他吃饭吧唧嘴,声音大得隔壁都能听见,现在不也改了?习惯都是慢慢磨合的。” 女儿靠在医院走廊的窗边,看着楼下排队挂号的人,轻声说:“妈,有些习惯能磨合,有些不能。” 她没说出口的是,她怕的不是翻菜这个动作本身,是这个动作背后的东西——一种对他人边界的漠视,一种“我觉得没事就没事”的想当然。 介绍人后来也打来电话,替男人解释:“他就是实在,没那么多心眼,不像有的男的,吃饭斯斯文文的,背地里一堆事。你再考虑考虑?” 女儿婉拒了。 现在,同学还是会在接孩子时念叨几句,但语气软了很多。 女儿依旧每天上班、接孩子、做饭,周末带孩子去公园时,会把女儿举过头顶,听她咯咯地笑。 有人问她后不后悔,她说:“不后悔。” 一顿饭看清一个人,总比结了婚再后悔强。 只是偶尔,她会想起那天饭馆里的阳光,和那个被搅得乱七八糟的番茄炒蛋盘子。 她想,或许真的有人觉得翻菜不算什么,就像有人觉得婚姻只要搭伙过日子就行。 但她不行。 她要的不是一个“能改”的习惯,是一份从骨子里透出的尊重——尊重食物,也尊重对面吃饭的人。 你们说,这样的要求,算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