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一家企业的企业文化,究竟该以品牌特色为先,还是以尊重人为底线?三只松鼠的“鼠系文

一家企业的企业文化,究竟该以品牌特色为先,还是以尊重人为底线?三只松鼠的“鼠系文化”引发的热议,或许能给出值得深思的答案。作为萌系赛道代表品牌,三只松鼠的“鼠宇宙”贯穿内外:办公区称“鼠窝”,全员启用“鼠钱钱”“鼠总管”这类带“鼠”花名,创始人自称“松鼠老爹”,客服喊顾客“主人”,物流、退货对接人也标注“发货鼠”“退货鼠”。企业称这是十余年传统,既能强化品牌辨识度,又能弱化层级,让沟通更亲切。但这份“亲切”争议不小。“退货鼠”谐音“退货死”让消费者觉得被冒犯,粤语中“松鼠老母”是骂人话术,“主人”的称呼也因带有主仆感让部分顾客尴尬离场。员工层面,虽公司回应“非强制”,但有爆料称曾因花名不够“萌”被要求修改,长期用统一前缀昵称,也让部分人模糊了职业身份认同,甚至担忧维权时需额外举证“鼠XX”与本人的关联。其实互联网行业花名文化常见,阿里的武侠花名、拼多多的果蔬花名,核心是服务内部平等沟通。但三只松鼠的“鼠名”更偏向品牌IP对外延伸,容易越界——律师明确,花名文化合法的前提是“员工自愿”,强制推行就可能触碰人格尊严红线。好的企业文化从不是单方面的形式主义。三只松鼠的萌系定位本无问题,但趣味该建立在舒适与尊重之上:可保留“鼠名”创意,但需规避冒犯性谐音;可追求亲切沟通,但不必用“主人”这类依附感称谓;可鼓励文化认同,但必须守住“自愿选择”的底线。时代早已变了,00后成为消费与职场主力,平等与尊重才是不可逾越的底线。企业与其在称谓上大费周章,不如把精力放在对员工的关怀、对消费者的真诚上——毕竟,真正能打动人心的,从来不是一个萌系昵称,而是藏在背后的尊重与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