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2003年,于荣光的父亲确诊肝癌,医生告诉他:如果不化疗,最多只能活3个月。谁知

2003年,于荣光的父亲确诊肝癌,医生告诉他:如果不化疗,最多只能活3个月。谁知,于荣光思考片刻后却说:“放弃化疗,出院吧。”医生不可思议地说:你挣这么多钱却不舍得给父亲治病,太寒心了   在医院惨白的灯光下,面对一位著名的影视红星,主治医生几乎有些失态地瞪大了眼睛,他无法理解,眼前这个凭借《天龙八部》名利双收的男人,为什么在听到“肝癌晚期”的确诊后,竟然拒绝了包括肝脏移植和化疗在内的所有积极治疗手段。   那句带着寒意的指责“赚了那么多钱却舍不得给爹治病”像刀子一样扔向了于荣光,这一年是2003年,命运给于家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晨练时突然晕倒的父亲于鸣魁,前一刻还在古色古香的老街上讲着京剧脸谱的往事,后一刻就被宣判生命进入了倒计时。   在那个充满消毒水气味的诊室里,医学仪器冰冷地罗列着几种结局:要么在无尽的手术和化疗副作用中痛苦地挣扎求生,要么从容体面地度过余生,于荣光看着病床上虚弱的老人,脑海里闪过的是父亲曾在舞台上神采奕奕的模样。   在那一瞬间,他替父亲做了一个反直觉却极度残酷的决定:回家,放弃所谓“正确”的抢救,但他放弃的不仅仅是治疗方案,还有如日中天的事业,为了圆好这个谎,这位演惯了硬汉的明星,不得不拿出一生中最精湛的演技,将自己变成了一名全职“骗子”。   回到家后,这个家里再也没有提及“癌”这个字眼,为了稳住父亲酷爱喝两口的习惯,于荣光化身成了调酒师,煞费苦心地研发出一种看起来像酒、闻起来像酒,却完全不含酒精的“特供仿真饮品”。   每天傍晚,父子俩对坐,推杯换盏,聊的是早年间剧院里的粉墨春秋,下的是互不相让的棋局,唯独不提身体的病痛,于荣光不仅要骗着父亲吞下各种掩人耳目的“补药”,还要时刻压抑住内心的恐惧,表现得轻松自在。   哪怕是为了陪父亲散步、买菜做饭而推掉所有片约,他也装作仅仅是想“休假调整”在这种充满了烟火气与爱的“骗局”滋养下,奇迹竟然真的发生了:原本被医学判决甚至撑不过三个月的父亲,竟然像个没事人一样,继续精神矍铄地打拳、遛弯。   甚至相信自己真的只是年纪大了些许微恙,直到日历翻过了七个春秋,已经80岁高龄的老爷子身体机能终于走向了自然的终点,在那最后的时刻,于荣光看着被腹痛折磨的父亲,终于鼓起勇气戳破了这层窗户纸,他做好了面对责备的准备,如实供述了这七年来隐瞒的一切。   然而,意料中的雷霆之怒并没有降临,躺在病榻上的老人,脸上没有对死亡的惊恐,反而在听完儿子叙述的那一刻,流露出了释然与满足的神情,在那一刻,或许父子之间早已有了一种超越语言的默契,父亲或许早已在那些无微不至的“仿真酒”和陪伴中感知到了什么。   又或许他真正明白,这偷来的七年快乐时光,是儿子送给他此生最昂贵的礼物,于鸣魁带着微笑安详离世,没有任何插管治疗带来的狼狈,保留了艺术家最后的体面,而于荣光当年那个被医生诟病的“冷血决定”最终被时间证明,那才是作为子女所能尽到的,最高级的孝道。 信息来源:《中国日报》:“于荣光回忆父亲的最后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