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大一附院,瓣膜出厂价3万多,医院收费28万,全额自费项目不通知家属,医保一分不报。植入2个瓣膜,病历只记载一个瓣膜标签。 一颗心脏瓣膜,出厂价3万余元,到患者手中竟飙至28万!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瓣膜谜团”,撕开了医疗耗材暴利的遮羞布,更寒了无数患者的心。 术前告知费用约10万,术后总花费飙升至61万,其中单枚瓣膜收费28万且全额自费,医保一分不报——这不是科幻剧情,而是李女士父亲的真实遭遇。更令人震惊的是,市场监管部门调取的发票显示,这款由苏州杰成医疗生产的瓣膜,经销商采购价仅3.8万余元,其中核心组件自膨胀介入瓣膜单价35398元,经心尖介入器仅2528元。近7倍加价,25万的差价,成了压在患者家庭身上的沉重负担。 比天价收费更离谱的是“消失的瓣膜”与被剥夺的知情权。手术中第一枚瓣膜植入失败后,医生未告知家属也未取出,擅自植入第二枚,而这枚“查无来源”的瓣膜竟未记录在病历中。医院给出的荒唐解释是“未收费就无需张贴标签”,却不知《医疗器械临床使用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植入人体的医疗器械必须如实记载信息,与是否收费无关。这枚“隐身”的瓣膜,让后续医疗鉴定受阻,也让患者的心脏成了无法溯源的“试验场”。 比天价收费更离谱的是“消失的瓣膜”与被剥夺的知情权。手术中第一枚瓣膜植入失败后,医生未告知家属也未取出,擅自植入第二枚,而这枚“查无来源”的瓣膜竟未记录在病历中。医院给出的荒唐解释是“未收费就无需张贴标签”,却不知《医疗器械临床使用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植入人体的医疗器械必须如实记载信息,与是否收费无关。这枚“隐身”的瓣膜,让后续医疗鉴定受阻,也让患者的心脏成了无法溯源的“试验场”。 法院已推定医院存在过错,但这场跨越四年的纠纷仍未落幕。25万的差价去向何方?“查无来源”的瓣膜是否合格?医疗耗材的暴利链条何时才能斩断?这些问题需要一个公平正义的答案。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