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越南正式发布公告!一纸公告,搅动三国商海,越南工贸部突然抛出重磅消息:正式启动对

越南正式发布公告!一纸公告,搅动三国商海,越南工贸部突然抛出重磅消息:正式启动对中国、印度、印尼山梨糖醇的“反倾销日落复审”。 很少有人会留意,无糖饮料的清甜、日常牙膏的顺滑,都离不开一种不起眼的原料支撑。就是这种在食品、医药、日化行业里默默发挥作用的产品,最近成了中国、印度、印尼和越南四方关注的焦点。 越南工贸部突然发布的一则公告,让三国相关企业的神经瞬间紧绷——正式启动对这三个国家山梨糖醇的“反倾销日落复审”。 这场复审可不是凭空出现的新事,背后牵扯着五年前的旧账。早在几年前,越南就对三国的山梨糖醇征收了不低的税率,中国部分企业要承担的税率接近一半,其他企业更是面临超过六成的高额税负,印度和印尼企业的缴税压力也不相上下。 按照相关规则,这类关税的有效期只有五年,如今期限已到,这次复审的结果将直接决定这些高税率是否继续执行,三国企业自然无法坐视不理。 三国企业之所以能在越南市场占据一席之地,核心在于各自的产业优势。中国早就成为全球山梨糖醇的主要供应国,产能规模占到全球近一半,山东、浙江等地的龙头企业不仅能满足国内需求,产品还远销东南亚各地,单是浙江一个省份,某个月对越出口量就超过十五万千克。 印度靠着独特的原料路线,产能增长势头很猛,印尼则凭借本地丰富的资源,在区域市场里站稳了脚跟。 有趣的是,三国产品和越南本土产品的成本差异,其实源于完全不同的生产基础。中国企业大多用玉米淀粉做原料,印度依赖甘蔗糖蜜,越南本土则主打木薯淀粉,原料不同本身就决定了成本高低有别。 再加上中国企业这些年在环保方面投入不少,废水回收、余热利用等设备的安装运营都增加了开支,而越南本土企业的环保投入成本还不到中国企业的三分之一,这种天然的成本差距,让价格差异成为必然。 越南本土企业觉得自己的生存空间被挤压,但实际情况远比表面看起来复杂。 这几年另一种类似的原料价格大幅下降,比三年前跌了六成还多,很多下游厂家都转用这种原料替代山梨糖醇,直接导致山梨糖醇的市场份额被压缩。本土企业日子不好过,更多是受到这种替代品的冲击,而非进口产品的影响。 这场复审带来的影响,早已超出了山梨糖醇生产企业的范围。在越南,山梨糖醇在医药行业的使用量占比超过三成,牙膏行业的用量也达到两成以上。 如果复审后高税率继续保持,进口原料的价格必然上涨,下游的医药厂、牙膏厂要么自己承担增加的成本,压缩利润空间,要么只能提高产品售价,最终还是由消费者来买单。目前已经有越南的大型牙膏企业发出信号,要是原料价格再涨,产品也只能跟着提价。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复审,中国企业已经行动起来,联合行业协会收集相关材料,准备积极应对,证明自己的出口价格合理合规。 与此同时,诸多企业积极调整战略思维,摒弃“把鸡蛋放于一个篮子”的做法。转而开拓东南亚其他国家、中东及非洲等新兴市场,以此分散经营风险,谋求更稳健的发展。 部分企业正潜心钻研提升产品品质之道,积极向更高端的应用领域拓展版图,力求增强自身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于激烈商战中脱颖而出。 全球山梨糖醇市场还在持续增长,东南亚更是主要的增长区域。这场复审让原本顺畅的贸易合作氛围变得紧张,而最终结果如何,还需要等待越南相关部门完成问卷、核查等一系列流程后才能确定。 但无论结果怎样,这场围绕着小小山梨糖醇的博弈,都折射出全球产业分工下的协作与竞争,各方的每一步选择,都将影响着后续市场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