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1953年12月,毛主席给浙江省公安厅厅长王芳交代了一件事情,让他组织人手把西湖

1953年12月,毛主席给浙江省公安厅厅长王芳交代了一件事情,让他组织人手把西湖旁边的诸多坟墓都迁走,那些坟墓大多都是旧时候的王公贵族留下的,西湖旁边是风水宝地,埋葬在这里的贵族,怕是有成千上百。 毛泽东从小就爱看《说岳全传》,那书里岳飞的形象刻在他脑子里,抗金救国,精忠报国,二十出头就带兵打仗,愣是把金兵揍得找不着北。岳飞不是那种只会纸上谈兵的将领,他手下岳家军纪律严明,走到哪儿百姓都欢迎,冻饿不扰民。毛泽东后来领导革命,遇上抗日那会儿,国家四分五裂,日本鬼子步步紧逼,他总爱拿岳飞当例子激励人。1938年延安那次讲话,他就直戳投降派的软骨头,说岳飞当年面对金国铁骑,靖康之耻刚过,国破家亡的绝望劲,他照样打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威风。宋高宗和秦桧那帮人,主和派的主张害了岳飞,皇帝想安内攘外,结果投降了金人,岳飞就这么冤死风波亭,莫须有三个字成了千古笑柄。毛泽东借这事儿讽刺国民党里的和谈派,说骨头软了,民族大义就丢了。战士们听了,热血上头,觉得中国历史多少次亡国危机都扛过来了,这次抗日也得咬牙顶住。毛泽东管军队时,也学岳飞的路子,强调军纪和民心,读到那句“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他总觉得这不光是古人的豪言,现在的解放军也得有这股劲。 转到1953年12月,毛泽东南下巡视,到了杭州,住进西湖边的刘庄。西湖自古就是风水宝地,山清水秀,多少王公贵族看中这,死后非要把骨头搁儿占着地。湖边墓群多得数不清,大多是明清时候的旧贵族,石碑林立,占了本该是老百姓散步赏景的好地方。毛泽东闲下来转悠时,看见这些墓冢,觉得不合适,那些人活着时花天酒地,死了还霸着公共地,这不利于新社会建设。他就把浙江省公安厅厅长王芳叫来,交代了这事:组织人手,把西湖周边的这些坟墓都迁走,给劳动人民腾出空间。王芳听完,觉得这主意靠谱,封建残余就该清理,湖边还能更开阔些。毛泽东强调,迁坟得有条理,不能乱来,保护好有价值的遗迹,其他的统统挪到郊外公墓去。 王芳回去后,从1954年1月就开始动手。他拉起专班,调工人和车辆,勘测墓区,登记墓主身份。西湖边墓葬密集,北山路、孤山一带最扎眼,近千座坟丘高低错落。小组分成几路,铁锹一挥,棺椁一抬,卡车一运,尘土飞扬中就清了不少。进度快时,王芳忽然卡壳了:孤山脚下那座岳飞墓,怎么办?这可不是普通贵族的衣冠冢,岳飞是民族英雄,抗金名将,墓里塑像威武,秦桧跪像低头,游客天天来凭吊。迁其他的不心疼,这座要是动了,民众得有意见。何况岳飞生前为国尽忠,死后还被冤枉,王芳琢磨着,这得请示高层。第二天,他就赶去刘庄,向毛泽东汇报。毛泽东听完,稍一沉吟,就定了调子:其他墓照迁,岳飞墓不动摇,这是历史文化的一部分,得留着跟西湖融一起。王芳得了准信,心里有数,回去调整方案,岳飞墓周边拉警戒线,工人绕道继续干活。 清明节眼瞅着就到,毛泽东又想起这茬,他让王芳代他去岳飞墓献花圈,不用署名,就当是缅怀先贤。毛泽东说,岳飞是值得称颂的爱国英雄,他的墓不能跟那些封建糟粕混一锅。王芳领命,4月5日那天,捧着花圈去孤山,搁在墓前,鞠躬致敬。消息一传开,当地人蜂拥而至,学生队伍、市民团体,纸钱香火烧得湖边烟雾缭绕。这事不光是迁坟那么简单,它透着新中国对历史的取舍:打倒帝王将相的偶像崇拜,保留民族精神的宝贵财富。岳飞墓留下来后,西湖景区大变样,空地平整,柳树新栽,晨练的人多了,游船的笑声响了。整个工程花了几个月,迁出近千座墓,郊外公墓安置妥当,碑石照片存档,过程井井有条,没出乱子。 如今,西湖边上,岳飞墓还那么气派,殿堂里塑像手持长枪,眼神坚定。每年游客络绎,学校组织孩子去学《满江红》,不光背词,还讲背后的故事。毛泽东的指示,落实得实打实,1954年那波迁坟,清理了封建迷信的尾巴,让西湖真正成了休闲胜地。杭州人提起这事,总说毛主席有远见,既破又立,破了旧习,立了新风。那些贵族墓迁走后,湖边绿地多了,跑步的、钓鱼的,生活味儿足了。岳飞的精神呢,没被风吹雨打散,反而更亮堂,成了中国人骨子里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