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1945年,杨森最漂亮的九姨太蔡文娜正要上床睡觉,突然发现20军军长夏炯出现了自

1945年,杨森最漂亮的九姨太蔡文娜正要上床睡觉,突然发现20军军长夏炯出现了自己的卧室里。 1945年秋的重庆,刚过中秋还带着点潮热,杨森最宠的九姨太蔡文娜刚解下颈间的珍珠项链,卧室门突然“吱呀”开了——进来的不是晚归的丈夫,竟是20军军长夏炯,军装肩头还沾着点尘土! 1941年她还是成都女子中学的学生,梳着麻花辫,成绩常年在班里前三,杨森去学校“视察”时一眼看中,托人带着厚礼上门说亲。那年她才18岁,父亲是普通教员,根本惹不起军阀,只能含泪点头。 而夏炯和杨森的关系,在川军圈子里几乎无人不晓。他是杨森的“嫡系中的嫡系”,从1920年代川军混战时期就跟着杨森,从排长一路升到20军军长,杨森后来当重庆卫戍司令,连家里老宅的安保都交给夏炯管,信任得近乎托底。 蔡文娜当时吓得往后缩了缩,手里的珍珠项链“啪嗒”掉在梳妆台上,珐琅胭脂盒被带倒,红色的胭脂粉洒了一点在真丝睡衣下摆。她盯着夏炯腰间的佩枪,声音发颤:“夏军长…您怎么会进来?门房没通报啊。” 夏炯没再往前走,就站在离床三步远的地方,反手轻轻带上房门,避免走廊的灯光照进来。他手里攥着张折叠的纸,指节因为用力有点发白,语气放得极缓:“九姨太,我从侧门绕进来的,没惊动任何人,您先看看这个。” 蔡文娜迟疑着走过去,指尖碰到那张纸时还带着点凉。展开一看,是钢笔写的“离婚申请书”,开头清清楚楚写着“申请人:蔡文娜,被申请人:杨森”,后面还简单写了“双方无感情基础,婚后生活失和,请求解除婚姻关系”。 她猛地抬头看向夏炯,眼圈一下就红了:“夏军长,您真的帮我办了?我上月托老家表哥带的话,还怕您没收到,或者…怕您觉得这事太冒险。” 熟悉杨森脾气的人都清楚,他对家里的姨太管得有多狠。前年七姨太因为受不了他动辄打骂,偷偷跑回贵州娘家,没出三天就被杨森派去的人抓回来,当场打断了左腿,关在老宅的阁楼里,连下人都不敢靠近——蔡文娜哪敢当面提离婚? 夏炯叹了口气,从口袋里掏出烟盒,又想起这是女眷卧室,捏着烟盒的手顿了顿又塞回去:“您表哥把话带到了,我知道您怕。其实我跟您父亲认识,二十年前我在成都读书,交不起学费,是您父亲偷偷帮我垫了半年的钱,这份情我得还。” 蔡文娜这才想起,父亲生前常跟她提“当年有个穷学生,现在当了军官”,原来就是夏炯。她父亲去年冬天病逝,杨森以“军中有要务”为由,没让她回去奔丧,这事像根刺一直扎在她心里。 “可杨司令要是知道了…您不怕他撤您的职吗?”蔡文娜攥着申请书的手指泛白,她见过杨森因为一点小事就骂哭副官,要是知道自己的得力军长帮姨太拟离婚书,指不定会发多大的火。 夏炯靠在门框上,目光落在窗外的老槐树上,语气里带着点无奈:“我倒不怕他撤我的职,就是怕连累您。杨司令现在忙着跟南京那边走动,想趁抗战结束多要些兵权,家里的事没以前盯得紧,这才是唯一的机会。” 反观杨森其他的姨太,日子过得更不如蔡文娜。八姨太是1938年娶的,因为生不出孩子,去年跟杨森顶了句嘴,就被关在老宅的阁楼里,每天只给两顿稀饭,冬天连厚被子都没有,府里的下人没一个敢偷偷送东西。 那时候重庆城里的军阀,谁家没有三五个姨太?可这些姨太大多像笼里的鸟。蔡文娜去年去参加另一个军阀的寿宴,席间有个姨太偷偷拉着她的手说:“能穿暖吃饱就不错了,还敢想离婚?我们这种人,命早就不是自己的了。” 1945年抗战刚胜利,街头巷尾都在谈“和平建国”,可这些军阀后院里的女性,还困在封建婚姻的枷锁里。蔡文娜算是运气好的,至少有夏炯愿意帮她;更多姨太连跟人诉苦的勇气都没有,只能白天强装笑脸,晚上偷偷抹眼泪。 夏炯看蔡文娜盯着申请书没说话,又补了一句:“这申请书我只写了一份,您要是觉得不妥,我现在就烧了,以后再也不提这事;要是觉得行,我找机会跟杨森提,尽量帮您争取能带走自己的首饰和衣服。” 蔡文娜摸着申请书上的字迹,想起自己这四年的日子——表面上穿金戴银,出门有汽车接送,可每次跟朋友打电话都有下人在旁边听着,想读本新出的小说都要先问过杨森,这样的“好日子”,她早就过够了。 夏炯像是看穿了她的心思,又说:“九姨太,您今年才22岁,不能一辈子耗在这里。就算这次不成,我也会想办法帮您多争取点自由,总不能让您像其他姨太那样,熬到年纪大了就被忘在一边。” 说到底,旧时代的军阀姨太,再受宠也只是“私产”。杨森给蔡文娜买再多的珠宝,也没给过她一点自主权;而夏炯帮她拟离婚书,不是为了讨好谁,只是守住了心里的一点良知——没让权势压垮当年的恩情。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