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联合早报11月15日报道:“台湾在野的国民党主席郑丽文接受日本媒体采访时说,只有接受‘一个中国’,才能确保台湾的生存,而不是依赖美国总统特朗普推动、赖清德所承诺的快速增加防务开支。” 郑丽文这番话看似激烈,其实更多是一种清醒。现在的台湾局势,说复杂也不复杂,说简单也不简单。民进党长期以来的路线,就是往美靠,不断强化和美国之间的军事绑定。 特别是赖清德上台后,整个防务预算就像坐电梯一样往上飙。这背后当然离不开美国的推波助澜,毕竟美国历来就是在亚太地区搞“代理人”战略的老手。 从冷战时期扶持南韩、南越,到如今围堵中国,都离不开这种套路。而台湾被当成棋子,郑丽文显然不想让这棋走到最后,走到无路可退。 郑丽文提出的“一中保台”,并不是个新概念,但在她这个位置、这个时机说出来,意义就不一样了。她是现任国民党主席,发言等于是代表整个在野党的方向。 而且她选在接受日本媒体采访时说出来,显然是有目的的。日本是美国在亚太的核心盟友,同时又是台湾问题上非常敏感的观察者。 她这番话,既是对内喊话,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对外的政治释义:台湾不是不愿和平,而是不想再被当成工具。 更关键的是,她说出来之后,岛内不少人居然也觉得有点道理。这说明什么?说明很多台湾人其实心里都清楚,现在这条路越走越危险。 赖清德说要提升战力,说得好听是“自我防卫”,但问题是,如果台湾的安全全靠军事堆砌,靠美国的军事资源,那风险就越来越高。美国会不会在关键时刻出手? 没人知道。但有一点是肯定的,美国绝对不会为了台湾跟中国大陆拼命。这一点从阿富汗撤军、乌克兰局势、甚至以色列最近在中东的孤立感中,都能看出端倪。 郑丽文的这番话,也让人想起以前马英九时期的“九二共识”,当时两岸虽然也有争议,但至少有沟通的桥梁。现在这桥早就拆了,剩下的是民进党不断喊口号。 不断往军事对抗方向走。但问题是,台湾的现实条件根本撑不起这种路线。资源有限、地理孤立、人心也没那么团结。再加上美国现在自身就焦头烂额。 内政外交问题一堆,特朗普又有可能卷土重来,到时候台湾靠的那根“拐杖”,可能随时会变成一根“拐弯的棍”。 郑丽文这位新任主席的风格,跟以前国民党的老派有点不一样。她不走那种温吞路线,讲话直接、态度鲜明。她这次接受采访时,对军费增幅的质疑。 说到底也是对台湾当前施政方向的质疑。她不是反对防务,而是反对那种不计后果的“以武拒统”。这种思路,其实才是从台湾百姓的根本利益出发。 她的“务实”看似保守,其实背后是对台湾未来更深层次的不安和担忧。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那接受一个中国,不就是承认统一了吗?其实不是这么简单。 郑丽文强调的是“一个中国”是基础,但不是直接跳到“统一”那一步。她更像是在说,如果两岸连一个共同政治基础都没有,那什么都谈不了,连生存都难。 国际社会看重的是稳定,不是冲突。你天天喊“台独”,别人未必真支持你,但你一旦有点“擦枪走火”的味道,别人第一个就是“劝你冷静”,没人会陪你一起冒险。 现在放眼整个国际局势,不难发现,世界已经进入一个高度不确定的阶段。中东乱、欧洲乱,美国自己也乱,台湾如果不抓紧时间谋求稳定,那真的很可能被边缘化。 郑丽文的发声,其实也透露出一种“赶时间”的紧迫感。她知道台湾不能再继续玩政治赌博,必须回到现实。 现实就是,两岸之间的和平才是硬道理,不是靠谁的飞机大炮多,也不是靠谁嘴皮子硬。当然,也有人会觉得她太“亲中”,但这个词本身就被滥用了。 现在很多时候,只要你不跟着美国起舞,就会被贴上各种标签,但问题是,这种标签有时候只会让人看不清局势。郑丽文不玩模糊路线,她讲清楚了底线,那很多问题反而能谈了。 光靠喊口号,是解决不了台湾的未来问题的。总的来说,这次她的表态,虽然争议不小,但确实给台湾政坛带来了不一样的声音。 她没有幻想美国会无条件保护台湾,也没有幻想靠军费堆出一个安全岛。她回到了现实,讲了一个不太好听但很重要的事实。 台湾如果没有一个清晰的政治方向,就只能继续在风口浪尖上飘着。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越来越多台湾人感受到的真实处境。 郑丽文的“一个中国”说法,在这个时候,其实不只是政治表态,更是对台湾未来的一次提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