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州以行风建设为引领,扎实打好校园食品安全“突击战”,推动监管作风与治理效能双提升,校园食品安全治理实现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转变。
楚雄州将校园食品安全纳入《问政楚雄·一诺千金》公开承诺事项,设立举报邮箱和电话,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持续推行餐饮“红黑榜”,净餐馆、食安心成果长效巩固。通过风险监测、责令整改、行政处罚、公开曝光等手段综合施治,动态风险持续下降,安全底线持续筑牢,校园基础设施显著改善,校园接诉即办、内部举报奖励、经营主体评价退出等机制全面落地,治理效能全面提升,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将校园食品安全作为重大民生工程,主要领导率先垂范,采取“四不两直”方式直插一线督导,压紧压实属地、部门、主体、企业“四方责任”。出台24条细化措施,推动责任链条全链条闭环。1032所学校(含托幼机构)实现领导干部包保全覆盖,督促配备食品安全总监1075名、食品安全员1123名,全面建立“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机制。
创新建立“行政指导+纪检监督”机制,市场监管部门联合驻局纪检监察组常态化督导,聚焦责任虚化、作风漂浮等问题强化问责,纠治形式主义、敷衍应付等不正之风。全覆盖开展行政指导196场次,培训考核从业人员超2万人次,考核通过率持续保持在90%以上,切实提升源头风险防范意识。
组建多部门联合督查组,聚焦制度空转、管理缺位等薄弱环节,开展“点穴式”抽查,建立问题台账,实行闭环整改。坚持刀刃向内,深入查摆监管盲区和作风短板,推动制度完善与执行落地同步发力。截至目前,排查整改风险隐患1.5万余个,查处使用过期食品、无证经营等违法案件256件,确保问题整改见底清零。
细化57项整治措施,实行挂图作战、对账销号。推动州、县、乡三级力量同频联动,融合省级指导与基层实践,实现全链条监管,累计改造食堂285个、新建19个,完善“三防”设施2120处,增配消毒柜924台、冷藏柜585台,打造“阳光食堂”47个、“阳光配餐企业”3户,学校食堂“云智溯”食材溯源系统注册率达100%。
通过以行风建设促治理、转作风、提效能,楚雄州食品评价性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风险分级管理率达95%,阳光食坊、阳光配送、阳光食堂提质见效,食安康全链条治理格局基本成形,全省食品安全评议考核连续8年获A级等次,食品安全综合满意度居全省第四位,未发生过较大以上食品安全事故,校园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同比下降60%,成为以优良行风保障民生安全的生动实践。(通讯员董成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