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刚歇,海南俩姐妹就憋不住了—— 抄起小电驴往河边冲,要捡啥? 山螺!姐妹俩跟打了鸡血似的,一路叽叽喳喳,那高兴劲儿比捡钱还欢——毕竟这螺肉可是她们家的“心头好”。到了河边,地还软着,姐妹俩套上雨衣就蹲下来摸,妹妹突然喊一嗓子:“哇!这个比我拳头还大!”声音脆得能滴出水,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她们的雀跃。没一会儿,小桶就满得冒尖儿,姐妹俩拎着桶往家跑,风里都带着股子“赚了”的开心。 妈妈早等在门口,接过桶就开始处理——手指一撬,螺肉“啪”地落进碗里,洗得干干净净,动作比菜市场卖鱼的还溜。接下来是重头戏:妈妈架起锅,辣椒爆香,倒螺肉翻炒,那香味儿顺着屏幕钻出来,姐妹俩站在旁边咽口水。等第一筷子进嘴,妹妹眼睛都亮了:“妈!比上次还香!”嘴角的油都没擦,竖大拇指的样子特实在。 结果照片一晒到网上,评论区直接“炸”了——有人急得跳脚:“这是非洲大蜗牛啊!入侵物种!带细菌有毒不能吃!”有人调侃:“广东敢吃的海南不敢,海南敢吃的广东怕,这波海南赢了?”还有人理性:“自己不吃别骂,人家吃了一辈子也没咋地”。我盯着屏幕突然笑了——这不就是最真实的生活吗?有人盯着“入侵物种”的标签,有人盯着“家乡味道”的热乎,有人急着科普,有人护着烟火气。 其实啊,美食从来不是“能吃不能吃”的死答案——你可以怕它的“风险”,也可以念它的“热乎”,但最有意思的,不就是这种“你说你的,我吃我的”的烟火气吗?海南姐妹这口螺,是胆子大还是会过日子?评论区聊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