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重庆两江新区整合江北、渝北区升级为行政区:彻底理顺管理体制机制

中经记者程维北京报道

据重庆市政府新闻办11月6日消息,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国家级开发区——两江新区正式增加行政区功能,原江北区全部区域及渝北区大部分区域划入两江新区,原江北区、渝北区同时撤销。

当地召开的新闻发布会指出,本次调整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彻底理顺两江新区的管理体制机制”。

两江新区设立于2010年6月18日,这意味着该区历经15年,从国家级开发区升级为行政区,成为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之后,国内第三个完成行政化升级的国家级新区。

整合升级:三区合一

11月6日上午,重庆市召开“两江新区领导干部会议”。会上,市长胡衡华宣读了《国务院关于同意重庆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及《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江北区、渝北区、北碚区行政区划调整有关工作的通知》。

根据批复,本次调整主要包括两项内容:

一是依托两江新区,撤销江北区、渝北区,设立新的两江新区,管辖原江北区、原渝北区(不含大湾镇、统景镇、大盛镇、兴隆镇、茨竹镇)以及北碚区的水土街道、复兴街道、蔡家岗街道、施家梁镇、童家溪镇的行政区域;

二是将原渝北区北部的大湾镇、统景镇、大盛镇、兴隆镇、茨竹镇5个乡镇划归北碚区管辖。

可以直观理解为:原江北区整体并入两江新区,渝北区大部分划入两江新区,而北碚区通过5个街镇置换出原渝北区北部的5个乡镇。

调整后,两江新区下辖31个街道、11个镇,面积约1360平方公里,人口约352万人;北碚区辖6个街道、11个镇,面积约1100平方公里,人口约60万人;江北区、渝北区正式撤销。

经此次调整,重庆市现辖25个区、8个县、4个自治县,共37个区县(此前为38个)。

两江新区的区政府设置在原渝北区金山街道金渝大道66号,即原重庆北部新区管委会的修建的办公楼,未选择原两江新区管委会办公楼。

15年过渡:从开发区到行政区

重庆市民政局局长阚吉林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从破解发展瓶颈的角度看,本次行政区划调整是理顺管理体制机制的迫切需要。

“此次调整将重构两江新区一体化的管理体制,实现行政区与开发区融合发展、优势互补、权责利统一。”阚吉林说。

公开资料显示,两江新区设立于2010年6月18日。过去15年,其作为重庆市政府直管的国家级新区,由重庆市委、市政府派出机构“两江新区管委会”管理,规划范围约1200平方公里,涉及江北、渝北、北碚三区的部分区域。

然而,两江新区此前仅能直接管理约638平方公里范围,涵盖15个镇街,包括鸳鸯、人和、天宫殿、翠云、大竹林、礼嘉、金山、康美8个街道,以及鱼嘴镇、复盛镇、郭家沱街道、龙兴镇、石船镇、水土镇、复兴镇7个镇街。

换言之,两江新区此前实际可直管区域仅占规划面积的一半。其开发建设与经济管理由新区管委会主导,但部分行政事务仍归属江北区、渝北区、北碚区政府管理。

为协调财政收益与投资权益,两江新区与上述三区采取分税制与联合开发等机制进行合作。目前尚无公开信息披露具体分税比例及主要项目的投资、分配细节。

经济版图重塑:新“龙头区”形成

此次调整,将原重庆市经济总量第一的渝北区(2024年GDP为2769.13亿元)与第三的江北区(2024年GDP为1924.3亿元)整合入两江新区,形成新的经济“超级区”。

两江新区经济运行局数据显示,2024年新区全域GDP突破50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7.2%;重庆市同期GDP为3.22万亿元,增速为5.7%。两江新区已成为拉动重庆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调整后,两江新区“全域”包括原直管区及江北、渝北部分区域,以及北碚区5个街镇的经济体量,其GDP总量在统计上超过原重庆区县经济总量第一的渝北区。

重庆市发改委主任高健在发布会上表示,此次区划调整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实现经济开发与行政管理权责统一。新区、北碚区空间集中连片后,基础设施与产业布局将得到更高效统筹,资源配置、经济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高健指出,调整后的两江新区将继续保留国家级新区功能,产业、金融、贸易、科技、人才等要素将加速集聚,成为全市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重庆前沿经济研究院院长李勇认为,“三区合一”后,统一规划、统一招商、统一品牌形象,有助于提升两江新区的对外吸引力与国际化水平。

11月6日,中共重庆市委常委、两江新区区委书记罗蔺在“两江新区领导干部会议”上表示:此次行政区划调整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区委将带领全区干部群众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全力以赴扛起行政区划调整重大政治责任,全力以赴抓好行政区划调整各项重点任务,全力以赴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力以赴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努力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中展现更大担当、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