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710年,李隆基得知大哥李成器辞让太子之位给自己,便拿着被子和枕头找到李成器:“

710年,李隆基得知大哥李成器辞让太子之位给自己,便拿着被子和枕头找到李成器:“我们兄弟曾经同盖一床被子,共枕一个枕头,可我却不能接受兄长的辞让……”   公元710年,年轻的临淄王李隆基以雷霆手段发动“唐隆政变”,一举剿灭了毒杀中宗、祸乱朝纲的韦后集团,挽救了岌岌可危的李唐江山。此刻,他的父亲,那位一向温厚谨慎的相王李旦,已被重新迎请回权力的中心,即将再次登基为帝。 然而,一个关乎帝国命运的巨大悬念,压在了每个人的心头,谁,将成为太子?   按照千年传承的宗法制度,嫡长子继承是天经地义。李旦的嫡长子、李隆基的大哥李成器,名正言顺,品行端正,是储君最无可争议的人选。但满朝文武的目光,却又都不约而同地聚焦在刚刚立下不世奇功的李隆基身上。   功高震主,权倾朝野,这八个字让所有人都暗暗揣测着这对兄弟是否会重演前朝“玄武门之变”的悲剧。   就在这紧要关头,李成器,这位法理上的第一继承人,却主动恳请父亲,立李隆基为太子。   他并非平庸无能之辈,恰恰相反,他自幼聪慧过人,六岁便被立为皇太子,接受的是最正统的帝王教育。更难得的是,在宫廷的浮华喧嚣中,他养成了一种淡泊宁静的性情。他精通音律,尤擅笛笙,能在管弦之间寻得心灵的栖居;喜爱诗文,常在笔墨之中寄托情怀。   在他看来,三弟李隆基已经平定了祸乱,他的功劳自然无人能及,那么由他来继承大统,当然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   与其说李成器缺乏政治野心,不如说他早已在艺术的世界里找到了更广阔的天地。这份超然物外的气质,让他在波诡云谲的权力场中,始终保持着一份难得的清醒。   当消息传到李隆基耳中时,他深知,大哥的这一步退让,不仅仅是放弃了至高无上的权力,更是将自身的安危乃至全家人的命运,押在了他们之间的信任之上,接下来发生的便是文章开头所说的那一幕。   而登上太子之位后,李隆基非但没有猜忌、清算自己的兄弟。相反,他将这份手足之情,化为了具体而温暖的行动。他下令制作了巨大的被子和长枕,时常召大哥和其他兄弟们入宫,就像从前一样,同床共寝,彻夜畅谈,仿佛回到了那无忧无虑的少年时光。   这“大被长眠”的场景,成为冰冷宫廷中一道暖彻心扉的风景。   他更在兴庆宫的西南角,特意建造了一座宏伟的“花萼相辉楼”,以此来表达兄弟情深。他时常登楼,遥望近在咫尺的诸位兄弟的王府。有时,他会召他们前来,一同饮酒、赏乐、赋诗;有时,他只是远远望上一眼,看到那片祥和的灯火,心中便感到安稳。   这座楼,是他对天下人的宣告:看啊,我们兄弟,就如同这花与萼,相互依存,彼此辉映。   而大哥李成器,则始终恪守本分,谦恭自持,从不以皇帝兄长自居,更不干预朝政。他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自己所热爱的音律与文学之中,成为了李隆基在艺术上最好的知音。他们之间,一个掌握着至高无上的政治权力,一个拥有着精神世界的丰盈富足,彼此尊重,相互成全。   多年以后,当李成器去世,李隆基闻讯悲恸不已。他追谥大哥为“让皇帝”,以最高的帝王之礼安葬,以此来表达深埋心底数十年的感激与哀思。他明白,没有大哥当年那一步睿智而慷慨的退让,或许就不会有后来开启“开元盛世”的唐玄宗,大唐的历史,也必将被改写。   可以说,李隆基与李成器的故事,在充满了阴谋与血腥的中国皇权史上,堪称一个奇迹。   信源:《旧唐书》   文|一阳 编辑|史叔

评论列表

用户85xxx10
用户85xxx10 2
2025-11-09 13:17
不让就没了
用户10xxx39
用户10xxx39 2
2025-11-09 14:09
李扒灰心狠手辣,它哥应该早就心知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