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在中国,要出一个像毛主席这样的人,到底有多难?可能真的难如登天!甚至可以说,下一

在中国,要出一个像毛主席这样的人,到底有多难?可能真的难如登天!甚至可以说,下一个像他这样的人,出现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首先得认一个理:伟大的人物从来不是凭空冒出来的,得有那特定的时代土壤。当年毛主席出来的时候,中国是什么光景?   当时,国门被洋枪洋炮轰开后,列强在国土上划租界、抢利益,庚子赔款把国库掏得底朝天,连东三省都成了日本的势力范围,清廷倒了,可换来的不是太平,是军阀混战,直系、皖系、奉系打得昏天黑地,老百姓躲完兵灾躲饥荒,河南大饥荒时饿死的人堆得像小山,路边的树皮都被啃光。   经济上更是一穷二白,工业产值连印度的零头都赶不上,90%的人是文盲,整个国家像艘破船在惊涛里打转,没人知道往哪儿开。   那会儿的中国,不缺想救国的人,洋务派买船造炮搞实业,结果甲午海战输得底裤都没了;维新派想改制度,百日就被砍了头;辛亥革命推翻了皇帝,可革命果实被袁世凯抢了,最后还是陷入“你方唱罢我登场”的乱局,各路能人折腾了几十年,愣是没找到出路,那种“救亡图存”的紧迫感像块烧红的铁板,压在每个人心上。   这种把民族逼到绝境的时代张力,现在哪儿找去?如今中国国泰民安,GDP稳居世界第二,老百姓琢磨的是升职加薪、孩子上学,没有那种“不拼就亡国”的倒逼,自然长不出那样的人物。   再看个人那身融在骨子里的硬功夫,这是老天爷赏饭吃,后天再练也难及万一,毛主席从来不是单一领域的“专家”,而是把政治家、军人、理论家、群众领袖的本事捏成了一团,搞政治,他能从一堆旧报纸里揪出时代的脉搏,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别人都往城市钻,他偏偏去农村搞调查,写出《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眼看透“农民是革命的主力”,这眼光比当时所有教条主义者都毒。   带兵打仗更绝,他没上过正规军校,却能把兵法玩出花,三湾改编时,他在部队里建党支部,把“枪杆子”攥在党手里,这一招直接定了军队的魂;长征路上,湘江战役打完,红军从八万剩三万,他力排众议改道贵州,避开敌人主力,遵义会议后四渡赤水,把几十万追兵耍得团团转,这种在生死线上抠出路的军事智慧,古今罕见。   理论上更不用说,他能把洋派的马克思主义嚼碎了,和中国的土实际拌在一起。   抗战时,国内全是“亡国论”“速胜论”的噪音,他在窑洞里写《论持久战》,把战争的阶段、战术、民心向背分析得一清二楚,连蒋介石都让人印了十万册下发部队,这种“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全能型本事,不是读几本书、干几年官就能练出来的,得是天生的悟性加千万次的打磨。   最核心的,是那被历史和人民手把手“选”出来的过程,这关现在没人能闯过去,毛主席的威信从来不是靠权力堆的,是在一次次生死考验里熬出来的,长征时,他跟着队伍爬雪山、过草地,吃的是草根树皮,和士兵没两样;抗战时,他在延安住窑洞、穿补丁衣服,却能领着大家搞大生产,把荒山野岭变成粮仓。   他的决策从来不是拍脑袋,而是连着千万人的命,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有飞机大炮,他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从自卫反击到战略反攻,从辽沈战役到渡江作战,每一步都踩在民心的点子上——搞土地改革,让农民“耕者有其田”,上千万农民推着小推车支援前线,这才是真正的“得民心者得天下”。   这种“和人民绑在一起”的信任,是用无数次正确选择攒下的,现在没有战火里的生死相依,没有绝境中的方向指引,就算有能人,也经不住那样的淬炼,更别说让全党全国打心底里认。   时代早变了,当年的土壤没了,那样的考验少了,连“伟大”的标准都不一样了,现在的社会是多元化的,利益诉求五花八门,有人关心房价,有人操心教育,很难再像当年那样,靠一个共同的“救亡目标”凝聚所有人,干部的成长路径也变了,大多是在和平环境里搞治理、抓经济,缺了战火中的淬炼,少了那种“挽狂澜于既倒”的气魄。   说到底,毛主席是站在民族最黑暗的时刻,领着大家从泥坑里爬出来,这种“开天辟地”的伟大,本身就是可遇不可求的奇迹,现在的中国不需要再靠战火里的领袖来救亡,但那份从历史里淬炼出的“民心至上”“实事求是”的精神,才是最该留住的宝贝。   你说,是那样的时代成就了毛主席,还是毛主席把那个时代拉出了泥潭?评论区聊聊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