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1945年,八路军在公路上伏击日军,排长见日军人数太多,就下令撤退,谁知一个小战

1945年,八路军在公路上伏击日军,排长见日军人数太多,就下令撤退,谁知一个小战士却没有听到:“排长,鬼子来了,还打不打呀?” 赵友金1928年出生在山东莒县西坡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里。家里穷,父亲赵然经早年加入抗日队伍,负责情报传递,四叔赵然利当区长,也投身革命。赵友金从小帮父母干农活,放牛给地主,日子苦巴巴的。1938年莒县沦陷,日军大肆屠杀,杀了七百多军民,这事让他从小就恨透了日本人。他小时候外号小犟,性格倔强,常帮着站岗,用长矛防敌人。跟着父亲打猎,练就一手好枪法,用装铁砂的枪打野兔啥的。家里人影响大,堂兄赵友奎也参军,这些都让他早早想上战场打鬼子。1944年,他16岁,坚持要入伍,跟着堂兄加入八路军。先在通讯班干活,一年后转成正规战士。身体壮实,很快就适应了军营。装备少,入伍俩月才发步枪和十发子弹,他每天擦枪,爱惜得不行。训练中枪法准,在营里出挑。1944年8月,他第一次参加大任务,在莒北独立营。 赵友金入伍后,部队条件艰苦,吃的穿的都缺,但他咬牙坚持。抗日时期,八路军靠游击战跟日军周旋,他很快就学会了埋伏和撤退的基本战术。营长李大勇带队时,总强调情报重要,赵友金记在心里。1945年夏天,抗日快到尾声,日军还负隅顽抗。莒县一带是交通要道,日军常运兵过路。赵友金他们营得到情报,有日军小队要经过下崖村附近山路,就准备设伏。情报说敌人四十到五十人,部队占了地利,计划全歼。赵友金年纪小,但枪法好,这次任务让他兴奋。他在队伍里是最小的战士,平时战友们都照顾他点。设伏那天,大家隐蔽好,营长再三检查地形,确保万无一失。日军出现时,情况不对,人数远超预期,足有三百多。营长一看,兵力差距太大,继续打就是送死,立刻下令撤退。战士们有序后撤,避免暴露。 撤退过程中,赵友金专注盯着敌人,没听到命令。日军靠近时,他发现身边没人,就开始独自射击。第一枪打中一名军官,第二枪击倒士兵。日军队伍乱了套,士兵到处找射手。赵友金调整位置,继续开火,共击毙五名,击伤七名,还顺手缴获一支长枪和一支短枪。日军失去军官指挥,慌乱加剧,没法组织有效反击。赵友金见机撤离,选了险峻山路避开搜索。山路崎岖,丛林密布,他体力消耗大,但坚持前进。四个多小时后,听到部队联络信号,才跟大部队会合。营长李大勇见他回来,拍肩膀表扬,说他勇敢机智。这次行动虽小,却展示了八路军战士的韧劲。赵友金的战绩让全营震惊,大家都佩服这个小伙子。从那以后,他训练更刻苦,提升技能。 抗日战争胜利后,赵友金没停下脚步,继续在部队干。部队改编成华东野战军,他参加淮海战役那种大仗。战役里,他节省弹药,一枪一个准,完成阻击任务。1949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这让他在政治上更成熟。五十年代,他执行多项作战命令,积累经验。1955年,军队授衔,他得大尉军衔,后来升连长,负责带新兵,组织射击训练。做营长时,他巡视阵地,检查装备,确保部队战斗力。1982年,他离休,搬到无锡干休所。离休后,没闲着,常参加社会活动,去学校讲抗日事迹,展示老枪支,告诉年轻人那段历史。2015年,他拿到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出席仪式时,佩戴奖章。晚年住在日照市,保持日常活动。2023年1月17日,他在日照市去世,享年9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