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1944年,隆美尔已经不被希特勒所容,作为曾经最受希特勒看重的亲信之一,他最后的

1944年,隆美尔已经不被希特勒所容,作为曾经最受希特勒看重的亲信之一,他最后的死充满了悲剧...... 隆美尔出生于1891年11月15日,在德国符腾堡一个教师家庭长大,早年对军事抱有浓厚兴趣。1910年,他加入帝国陆军,接受系统训练。1914年一战爆发,他迅速投入法国前线,参与洛林地区的防御作战。那时,德军壕沟战激烈,他逐步积累实战经验。1917年调往意大利战场,在卡波雷托战役中指挥加强连,成功翻越高原,俘获大量敌军和装备,获颁普鲁士最高勋章。这次行动确立了他的战术声誉,也让他从普通军官脱颖而出。战后,他留在军中,1929年升为上尉,1933年任步兵学校教官。通过总结战场心得,他于1937年出版《步兵攻击》一书,详细阐述机动作战原则,如利用地形发起突击。这本书不仅影响军界,还吸引了纳粹高层注意。 纳粹上台后,隆美尔逐步融入新政权。1933年10月,他获晋升,任戈斯拉尔指挥官。1934年9月30日,希特勒视察部队时首次与他会面,两人讨论军事话题,希特勒对他的见解印象深刻。1937年2月,希特勒任命他为战争部与希特勒青年团联络官,负责监督青年军事训练。这职位让他接近元首圈子,也让他见证纳粹意识形态的渗透。1938年10月,希特勒亲自点名,让他指挥元首近卫营,护卫元首出访。次年8月23日,他升为少将,率近卫营参与入侵波兰行动,每天列席希特勒战况简报。隆美尔并非狂热纳粹分子,但他接受了政权框架,利用机会加速升迁。1939年,他游说获任第7装甲师师长,跃升至中将军衔。这段时期,希特勒视他为可靠工具,将其书作《步兵攻击》奉为圭臬。 1940年5月10日,入侵法国战役拉开帷幕,隆美尔率第7装甲师穿越阿登森林,绕过马奇诺防线,直扑英吉利海峡。部队推进迅猛,切断盟军退路,获称“幽灵师”。这次闪击战让他声名鹊起,士兵视他为偶像,希特勒亲自嘉奖。1941年2月,他奉命赴北非重组非洲军团,登陆的黎波里港后,迅速扭转意大利部队劣势。4月“扫帚行动”中,他指挥坦克包抄英国补给线,5月至6月围攻托布鲁克要塞,迫使英军第八集团军溃败。7月第一阿拉曼战役推进至埃及边境,虽补给短缺被迫后撤,但战绩耀眼。1942年1月卡塞林山口战斗,他突破美军防线;5月盖扎拉战役击溃英军主力;10月第二次阿拉曼失利后,部队撤退至突尼斯。1943年3月突尼斯战役结束,非洲军团大部投降,他返回德国。北非时期,隆美尔获“沙漠之狐”绰号,希特勒于1942年6月22日晋升他为陆军元帅,年仅51岁。 1943年后,隆美尔对战局渐生疑虑。北非失利后,希特勒召他回国,赋闲4个月,家人遭监视。虽获任意大利北部集团军司令,但实权有限,明升暗贬显而易见。1944年春,他调往法国海岸,任B集团军群司令,负责防御盟军登陆。他巡视加来海峡,部署数万地雷和堡垒,预估诺曼底为登陆点。6月6日盟军登陆成功,德军防线崩塌,他赶往前线指挥反击,却无力回天。7月17日返回途中,车队遭英国战斗机扫射,他头部中弹,三处颅骨骨折,送医后转回家休养。这次受伤让他远离战场,也让他有时间反思战争走向。隆美尔开始质疑希特勒的战略,私下认为继续抵抗只会延长苦难。他写信给希特勒,建议与西方盟军谈判结束敌对,但信件迟迟未达。诺曼底败退暴露纳粹领导的刚愎自用,隆美尔作为一线将领,目睹士兵白白牺牲,渐与元首分歧加深。 1944年7月20日,东线“狼穴”总部发生爆炸,克劳斯·冯·施陶芬贝格上校放置炸弹,试图刺杀希特勒。这场“女武神行动”失败,希特勒仅受轻伤,却引发清洗风暴。盖世太保逮捕上万军官,5000多人直接处决,其余关入集中营。隆美尔虽在家养伤,仍被牵连。他的参谋长汉斯·斯派德尔涉案,副官卡尔·施蒂贝尔和汉斯·施帕达林中将被捕处决。施陶芬贝格圈子多次接触隆美尔,试图拉他入伙,他虽知情,却未直接参与。7月15日,他致信希特勒,视之为“最后机会”结束西线战事。爆炸后,盖世太保监视其宅邸,希特勒反复审阅报告,怀疑这位军中偶像通敌。9月27日,马丁·鲍曼呈文,指证隆美尔知晓刺杀计划,并承诺效忠新政权。军法庭收集证词,包括凯撒·冯·霍法克和卡尔-海因里希·冯·施蒂尔普纳格尔供述,认定他参与颠覆。隆美尔的名声让他成为特殊目标:公开审判会动摇军心,希特勒选择私下处理。 10月4日,党卫军头目海因里希·希姆莱下令处置隆美尔。威廉·伯格多夫和恩斯特·迈塞尔两将军上门,传达希特勒条件:公开审判将株连家人,财产充公,妻儿入集中营;或服用氰化钾自杀,换取元帅遗孀养老金和家人安全。隆美尔选择后者,10月14日晨,两将军接他上车。途中,他吞下胶囊,5分钟内死亡。官方公告称,他因7月车祸旧伤引发心脏衰竭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