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台独”一觉醒来,发现天塌了!以前在台湾省开车,只能用谷歌地图,但知名歌手黄安这次回到台湾省,由于习惯,他直接打开高德地图,他本能的想关掉切换谷歌,结果高德居然也可以导航了!提供的信息和在大陆一模一样,连附近的便利店和停车场都标注得明明白白。 (信息来源:文汇——每条街都清清楚楚!知名歌手惊叹:台湾省可以用高德导航了!“等了好久”) 2025 年 11 月,他随手点开常用的高德地图想查查路线,没想到这款大陆常用的导航软件竟能在台湾顺畅运行,台北市区的主干道清晰笔直,郊区的小巷弄弯弯曲曲都标得明明白白。 常年往返两岸的他忍不住感慨 “太方便了”,随手发的动态很快在社交平台传开,一个普通的导航行为,竟成了连接两岸生活的温情纽带。 大陆网友纷纷点开高德实测,从福建平潭、广东厦门规划去台北、高雄的路线,软件里不仅有详细的出行方案,连沿途的便民服务点都标得明明白白。 台湾网友的分享更接地气。有人说导航里 “前方路口左转” 这样的指引,比境外地图更贴合本地开车的习惯;还有人夸实时路况更新快,避开拥堵路段特别管用。 有台湾青年说,以前对大陆城市只听过名字,现在看着地图上台北和福州、厦门的路线连在一起,突然觉得两岸其实离得很近。 高德能在台湾这么好用,可不是突然实现的。早几年前,大陆地图软件就开始一点点完善台湾的地理数据。 2024 年推出的 3D 技术能显示立体街景,2025 年又上线了车道级精准导航,背后全靠北斗卫星撑着。这颗 “中国星” 每天的调用量高达 6000 亿次,稳稳托住了导航的精准度。 其实大家可能没留意,高德地图能在台湾做到如此丝滑的导航,不只是软件做得好,更关键是背后地理信息数据的全面覆盖。 小到一条小巷的转弯角度,大到一片山区的路况变化,每一个数据点的精准,都源于对这片土地的深度了解。 而这种 “了如指掌”,本身就是最实在的证明——台湾省作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我们对这里的地理信息掌握,本就该如此全面、如此精准,这是技术实力的体现,更是主权归属的自然延伸。 台湾民众对本地化导航服务的需求一直存在。此前境外地图软件在台湾的服务中,常出现地名翻译不规范、指令表述不符合本地习惯、生活服务信息更新滞后等问题,高德地图的落地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 地图中不仅收录了台湾各地的特色商圈、传统市场、医疗站点等便民设施,还针对当地驾驶习惯优化了语音播报逻辑,将 “朝北行驶” 等表述调整为更贴合本地使用习惯的“往前直行”。 最戳人的还是地图里藏着的文化暖意。 台北的路名可不是随便取的,当年建筑师郑定邦参照中国地图规划街道,南北向用省名、东西向用城市名,才留下了这张 “微缩版中国地图”。 高德把这些路名完整呈现出来,就像铺开了一张写满乡愁的答卷。有网友说,看着地图上的南京东路、成都路,突然懂了两岸的联结早渗进了生活里。 还有人说导航报出路名时,像在异乡听见了熟悉的乡音。这种藏在日常里的共鸣,比任何口号都让人觉得亲近,让 “两岸一家亲” 变成了能摸得着的体验。 国家统一从来不是一句空泛的话,而是藏在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活细节里,少数 “台独” 分子想搞分裂,试图割裂这片土地与祖国的联系,可事实却一次次打了他们的脸。 这件事发酵后,带来的改变悄悄在生活里蔓延。大家开始借着地图 “云串门”——台湾朋友搜搜福州的三坊七巷,大陆网友看看高雄的爱河,距离就在指尖滑动间变近了。 其实高德在台湾的落地,更像两岸生活融合的一个小缩影。从卫星定位到路名标注,从导航指令到小店位置,每个细节都藏着两岸人对方便生活的追求,对共同根脉的认同。 当台北市民靠高德找到大陆风味的面馆,当大陆游客规划着台湾的旅行路线,技术早就不只是工具,成了传递温情的桥梁。 黄安后来在动态里感慨:“导航不只是找方向,更让我们发现彼此离得不远。” 在科技跑得飞快的今天,像高德这样的载体还有很多。当更多便利服务跨过海峡,当更多生活场景无缝衔接,两岸人的心跳也会贴得更近。 毕竟那些藏在地图里的路名、味道和牵挂,从来都是割不断的联结,也是最坚实的温暖力量。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