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我们不应将AI代理(agent)复杂化。严格来说,代理本质上就是一种工作流(wo

我们不应将AI代理(agent)复杂化。严格来说,代理本质上就是一种工作流(workflow)。许多所谓的“代理”其实就是定时任务(cron)的升级版——一个包含多步骤、可失败且需恢复的长时运行流程。

正因如此,工作流构建工具如Zapier、n8n迎来了新一轮繁荣。无论是可视化还是代码方式,背后都离不开稳定可靠的工作流引擎和基础设施。工作流不同于传统的Web服务器,它不依赖请求-响应模式,而是需要处理多步执行、错误重试和状态管理。

这也是为什么Workflow DevKit让人兴奋——代理其实就是“使用工作流”,结合AI SDK(每个工具调用即“使用步骤”)、AI Gateway(保证令牌可靠)和Fluid(高效计算),我们拥有了构建未来软件的完整工具链。

业内观点也普遍认同:目前大多数“AI代理”其实是工作流,只是有些会动态生成步骤,仍需可靠的编排系统支持。区分“代理式(agentic)”和确定性工作流很重要,二者用途不同,但结合潜力巨大。真正的挑战不是智能本身,而是让代理系统具备高可用性、恢复能力和良好的状态管理。

有人担忧称,AI代理不应仅是自动化流程,因为真正的代理需要理解目标、灵活应对复杂任务,比如代码生成等尚难用传统工作流覆盖。但从工程角度看,任何复杂系统依赖的仍是可靠的分布式工作流架构,忽视这点往往导致项目失败。

总结来说,AI代理的核心是“通过工作流实现目标驱动的决策和操作”,关键在于打造稳定、可监控、可恢复的基础设施。这不仅是从演示到生产的必经之路,也是AI应用能否成功的底层保障。

更多讨论和观点见原推文线程:

x.com/rauchg/status/1984087679433142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