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及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8810”行动计划,将新能源产业作为绿色低碳转型、实现“双碳”目标、培育新支柱产业的关键,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为提升南昌城市核心竞争力提供坚强支撑。从产业情况看,我市新能源产业以锂电、光伏、新能源汽车为主,主要分布在南昌高新区、南昌经开区、新建区、安义县和小蓝经开区。
“十五五”时期,新能源产业将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南昌要抢抓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窗口期”,依托南昌的产业基础及比较优势,推动新能源产业链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展,实现产业发展跃升。
一是明确新能源产业发展引擎。做大做强现有新能源整车企业,积极发展纯电新能源汽车,主攻国内A+级纯电市场,重点开发电动城际客车、景区观光游览车等产品。探索运用基金方式大力招引科技巨头企业等背景实力雄厚的整车企业。鼓励在昌零部件企业发展模块化供货等先进模式以及高附加值、知识密集型等高端零部件,重点发展悬架、减震、转向、制动等底盘零部件,突破底盘零部件通用化、模块化等瓶颈问题,加快引进一批新能源汽车零配件企业。
二是推动新能源产业链重构。强化跨区域产业协作,与宜春、新余等锂矿资源富集区合作,共建锂电特色园区。瞄准电池细分市场,实施差异化发展策略,在锂电材料、隔膜、铜箔、铝箔等领域加大布局。联动赣州稀土资源,发展稀土永磁电机等高附加值产品。前瞻布局新能源汽车变速器、整车域控制器及定位导航模块。开发整车控制系统及集成应用技术,推动整车控制系统集成化发展。持续加大引进还未在赣布局知名电机电控企业,重点发展“三合一”电驱动系统项目。引进车载操作系统、智能传感器、通信系统等先进智能网联项目,加快推动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深度融合。
三是全面构建创新生态。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整车电动化集成技术领域,持续提升“三电”轻量化和集成技术能力。大力推动电机与减速器集成、高压系统集成、驱动总成集成等“多合一”集成。支持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动力电池技术研发。推动关键共性技术协同研究,鼓励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企业开展关键技术或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研发,或与南昌实验室、南昌智能新能源汽车研究院等战略科研平台组建创新联合体开展技术研发,推动新能源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发展。持续升级南昌新“人才10条”政策,探索新能源产业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强化校企合作,通过定向培养的方式为本地新能源企业输送专业型人才。
四是有效突破产业发展体制机制瓶颈。深化链长制改革,探索建立“双链长”领导架构,建立跨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统筹规划两大产业链的协同发展方向,协同协力解决好新能源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完善产业协同发展机制,构建“链主企业+配套园区”协同模式,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对接合作模式创新。建立跨县区、跨部门产业链联合招商机制。健全产融结合机制,通过央地合作引入国家级产业资本。建立动态产融对接数据库,提升金融服务响应效率。
(市委政研室经济发展研究科刘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