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现实版株连九族!”2025年,广东东莞一家公司因为车间厕所长期漏水,没有一个员

“现实版株连九族!”2025年,广东东莞一家公司因为车间厕所长期漏水,没有一个员工向公司反映,公司对该车间所有员工从上到下都进行了处罚,包括车间主管和班长,罚款用于月底给员工加餐。   东莞某电子厂公告栏前,围满了发泡车间的员工。   小林挤在人群里,盯着红色通知上的 “全员罚款”,手心冒了汗。   他昨天才注意到厕所漏水,正想今天找主管说,现在却要罚 20 元。   “凭啥没上报也要罚?” 有人把矿泉水瓶捏得滋滋响。   事情要从 10 月初的一次巡检说起。   行政部的老张拿着检查表,走进发泡车间的厕所。   刚进门就踩了一脚水,瓷砖缝里的水顺着地漏往外冒。   “这漏多久了?” 他问路过的操作工,对方摇头说 “不清楚”。   维修师傅赶来时,蹲在地上敲了敲水管,脸色沉了下来。   “接口早锈了,再漏半个月,地下电路就得泡坏。”   他翻出维修记录,最近半年都没人报过这个厕所的问题。   老张拿着记录去找厂长,语气里满是无奈:“没人管才拖成这样。”   厂长办公室里,监控画面正循环播放着厕所门口的场景。   半个多月里,有 32 人次进出厕所,却没人停下查看漏水点。   “这就是责任分散!” 厂长把笔拍在桌上,“从主管到员工全罚!”   人力资源部的人皱着眉:“这样会不会有法律风险?”最终的处罚通知还是贴了出来。   普通员工每人 20 元,班长 50 元,主管 100 元。   括号里特意标注:罚款用于月底员工加餐。   可这行字没平息争议,反而让更多人觉得 “变味了”。   小林站在公告栏前,想起昨天的犹豫。   他昨天洗手时,看见水龙头下方的地面积着水。   正想拍照发给班长,却听见同事说 “别多管闲事,有人会报”。   现在看着罚款通知,他心里又悔又气:“早知道当时就说了。”   车间主管老王拿着罚款单,脸色比谁都难看。   他其实上周就听过员工提厕所漏水,却忘了跟进。   “以为维修部会处理,没想到拖到现在。” 他对着厂长叹气。   可 100 元罚款还是要扣,月底的绩效奖金又少了一笔。   消息传到网上,很快分成了两派。   支持的网友说:“集体沉默才导致问题恶化,罚款是警醒。”有人晒出自己公司的案例:“不报故障扣绩效,很正常。”   反对的人直接贴出劳动法条文:“无过错处罚违法。”   上海的劳动法律师还特意发文:“连坐处罚没有法律依据。”   行政部的老张翻着员工反馈表,越看越头疼。   有员工说 “不知道要向谁报”,有人说 “怕报了被骂多事”。   他突然想起隔壁工厂的做法 —— 设 “报障奖励”,报一次给 50 元。   “要是我们也这么干,会不会就没人沉默了?” 他对着表格发呆。   其实这家公司不是没别的办法。   附近的玩具厂用了数字化报障系统,手机扫码就能提交问题。   后台会把任务派给对应部门,处理进度实时更新。   去年一年,他们的设备故障上报率提高了 80%,从没罚过款。   月底加餐那天,食堂里的气氛有些微妙。   餐桌上多了红烧排骨和可乐,却没人怎么说话。   小林看着碗里的排骨,想起被扣的 20 元,没什么胃口。   主管老王端着餐盘过来,拍了拍他的肩:“下次发现问题,直接找我。” 后来公司悄悄改了规定。   在每个区域贴了报障二维码,旁边写着 “上报奖励 50 元”。   第一个用二维码报障的是小林,他发现了仓库的灯坏了。   拿到奖励时,他笑着说:“比罚款强多了,谁都愿意干。”   现在发泡车间的厕所门口,再也没积过水。   员工路过时会多留意一眼,发现问题就扫码上报。   行政部的检查表上,“未报故障” 的记录越来越少。   厂长在会议上说:“原来不用罚款,也能解决问题。”   网友们还在讨论这件事。   有人说:“企业要的是解决问题,不是惩罚员工。” 还有人分享自己的经历:“公司给报障的人发购物卡,效果特别好。”   这件事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中小企业的管理难题。   真正的团队凝聚力,从来不是靠 “连坐” 逼出来的,而是靠正向的激励。   现在小林路过公告栏时,再也不会看到罚款通知了。   取而代之的是 “报障明星榜”,上面贴着报障员工的照片。   他的照片也在上面,旁边写着 “本月报障 3 次,奖励 150 元”。   阳光照在照片上,他觉得比当初看到罚款通知时,心里暖多了。   信源:环球网 10月27日 车间厕所漏水半月无人反馈,公司罚款员工20元,管理人员:20元只是善意提醒,真正处罚的是主管和班长,他们的金额会高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