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智化机场风波落幕:无障碍服务升级按下“加速键” 10月25日,歌手郑智化的一条社媒动态,让机场无障碍服务的痛点成为热议焦点。他在文中讲述,当日从深圳机场搭乘航班时,登机车与飞机舱门地板间出现25公分高度差,轮椅无法直接推入客舱,而操纵升降车的司机不仅拒绝调整高度,还冷眼旁观,最终他只能“连滚带爬”完成登机。“我自认算是有涵养的人,但面对这种缺乏人性的行为和态度,实在忍无可忍!” 这番经历迅速引发同类群体共鸣,歌手李琛——同为轮椅使用者,在评论区直言“曾有过类似遭遇,感同身受”,并疾呼“无障碍设施、服务意识及配套措施,必须提高重视并长期坚持”。彼时,深圳机场的初期回应略显滞后,客服人员表示“暂未收到相关反馈”,仅提及行动不便旅客可提前或现场申请轮椅服务、自带轮椅需办理托运等常规流程,未针对事件本身给出具体解释。 舆论发酵24小时后,事件迎来关键转折。10月26日凌晨,郑智化再度发文,语气已趋于平和。他透露,深圳机场已向自己正式致歉,综合考量后决定不再追究责任,“相信这只是升降车司机的个人恶劣行径,并非整个机场的服务问题”。同时,他表达了对深圳这座城市的好感,期待机场能借此次事件,优化对残疾人士的服务保障,“跟上这座城市的优质发展步伐”。 几乎同一时间,深圳机场在官方渠道发布详细情况说明与整改方案,直面公众关切。说明中提到,事发航班因前序航班抵达时,国际及地区航班近机位资源饱和,故被安排在远机位停靠;依据安全操作规范,为避免保障设备刮碰飞机,登机车与舱门需保持20cm高度差,最终郑智化在1名航司地服人员和1名机组人员的协助下安全登机。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立行立改”的具体举措:10月25日晚间起,有轮椅旅客的航班将优先安排廊桥靠接;确需远机位停靠的,轮椅旅客现场保障人员数量从1名增至2名;同时试点启用前期研发测试的带坡度登机连接装置,精准解决高度差给轮椅旅客带来的登机难题。机场在说明中再次致歉,并承诺“将认真听取各方意见建议,持续改进优化服务,全力为广大旅客打造顺畅、舒适、便捷的出行体验”。 从情绪激动的吐槽到理性沟通后的整改落地,这场机场服务小风波,不仅是一位公众人物的个人遭遇,更意外成为机场无障碍服务升级的“催化剂”。正如郑智化所期待的,机场服务需与城市发展同频,而此次无障碍服务的“突击整改”,能否转化为长期稳定的服务标准,后续值得持续关注。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