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为什么突然急着和中国开展永久性的边界谈判?原因其实很简单,如果再不赶紧谈,那曾经只是网上笑谈的“恒河分界线”,很可能真的会变成现实。 恒河是印度的母亲河,几亿人喝水吃饭全靠它,可恒河的好几条关键支流,源头都在中国境内。比如雅鲁藏布江,流到印度就变成布拉马普特拉河,还有恒河支流孔雀河、绒辖曲,源头都在中印边境的中方一侧。这就好比印度的水龙头攥在中国手里,印度能不急吗? 中国在雅鲁藏布江下游动工的超级水电站,彻底把印度吓出冷汗。这个投资1.2万亿的工程,年发电量是三峡的三倍,虽然中方强调“不截流、不改道、不蓄水”,采用低坝引水式设计,对下游水量影响不到2%,但印度媒体还是炸开了锅。 为啥?因为印度自己就干过“断水泄洪”的缺德事。2025年4月,印度单方面切断巴基斯坦的印度河供水,导致巴方20万公顷麦田绝收;6月又突然泄洪,淹了巴控克什米尔的农田。印度用这种损招对付巴基斯坦,自然也担心中国用同样的办法对付自己。 更让印度焦虑的是恒河本身已经快被他们自己玩废了,恒河水里的粪大肠菌群超标2500倍,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瓦拉纳西河段的水比污水处理厂的污水还脏。 印度政府花了几千亿卢比治理恒河,结果钱都进了贪官腰包,污水处理厂建了不到30%,很多还是摆设。这种情况下,印度对恒河上游的水源更加依赖,生怕中国稍微动点手脚,下游就彻底玩完。 显然印度的担忧其实有点“被迫害妄想症”,从水文数据看,雅鲁藏布江出境时的年径流量只占印度布拉马普特拉河总水量的19%-30%,印度境内的暴雨和季风降雨才是主要水源。 而且中国的水电站在雨季还能调蓄洪峰,减少印度阿萨姆邦的洪灾损失,每年能帮印度挽回15亿美元。但印度就是不信,总觉得中国会“雨季蓄水、旱季断流”,把恒河当武器使。 除了水源问题,印度急着谈判还有其他算盘。 第一,印度在边境双线作战压力太大。西边要防巴基斯坦,东边要盯着中国,印度陆军总司令承认,印军根本扛不住中巴两边同时开打。 第二,印度经济被对华脱钩折腾惨了。莫迪搞“印度制造2.0”,结果本土制造业成本比中国高28%,汽车芯片等关键部件还得重新豁免中国关税。 第三,美国靠不住。美国在“印太战略”里把印度当棋子,特朗普威胁加征500%关税,拜登逼印度在俄乌冲突中选边站,甚至用停供F-16零部件要挟。印度发现,跟着美国混不但捞不到好处,还可能被当炮灰。 今年中印边界谈判达成的共识,也让印度看到了希望。双方同意在跨境河流上续签报汛协议,中方还答应分享应急水文信息。印度可能觉得,只要把边界问题谈妥,就能换取中国在水源问题上的让步,同时集中精力对付巴基斯坦。不过印度的诚意有多高,还得打个问号。就在谈判期间,印度还在边境加速修建公路和战术营房,明显是“以谈促稳”的套路。 总的来,印度急着谈边界,本质上是被恒河水源和战略压力逼的。中国的水电站虽然不是“水炸弹”,但确实让印度意识到,在边境问题上硬刚没好果子吃。要是印度再拖下去,说不定哪天“恒河分界线”真会从玩笑变成现实。 来源:中国日报 【就边界问题,中印达成6点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