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诺奖评委痛批中国科研顽疾! 诺贝尔奖评选刚结束,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诺贝尔化学奖

诺奖评委痛批中国科研顽疾! 诺贝尔奖评选刚结束,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诺贝尔化学奖评委邹晓冬的一番话就在科研圈引发热议。   邹晓冬院士举了个例子: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中国论文数量,占全球近一半,可大多是在别人搭好的骨架上“刷漆补瓦”,而诺贝尔奖评选,从不看论文数量,只认“是否打开了一扇从未被打开的大门”。   可咱们的考核体系,评职称、争经费、抢帽子,全盯着SCI篇数,这反而成了一道“计算题”,谁还顾得上创新。 这话很扎心,而且,竟是咱们自己人戳破自己人的泡沫,有人说这是“学术内卷”,其实,这也是拿绣花针,在别人画好的图纸上绣花。   日本这些年,诺奖拿到手软,人京都大学实验室贴着标语:“十年磨断三百根试管,不如颠覆半个公式”。   再看咱们,某些高校清理“僵尸论文”,发现一个热门方向,三年攒了200多篇,互相引用、自产自销,活脱脱一场“纸上繁荣”。   更荒诞的是,搞跟踪研究的团队,经费充足,搞“无人区探索”的,反倒要为明年饭碗发愁。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从“两弹一星”到杂交水稻,哪个是靠诺奖指引干成的? 如今倒好,有些人一边骂西方双标,一边又盼着人家发奖,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每天更新,点进主页我们一起看世界!喜欢文章的可以帮忙点个关注点个赞~)   科研不是流水线,快不等于好,多不等于强,咱得学华为搞5G的那股劲,你封杀你的,我突破我的。   对此大家怎么看?

评论列表

好地方
好地方 2
2025-10-18 13:13
师资不足会1到我退?
用户10xxx74
用户10xxx74 2
2025-10-18 19:42
说的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