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要来中国报仇的!”2019 年 11 月,72 岁的坂本幸雄接过紫光集团聘书时,这句掷地有声的话,揭开了他与美国半导体行业的积怨。 2019年,北京机场,一位72岁的日本老人语出惊人:“我就是要来中国报仇的!”他就是坂本幸雄,日本的“半导体教父”。 这句话瞬间点燃了舆论,有人不解,甚至反感。但很少人知道,这句狠话背后,藏着一个精心谋划的产业反击计划。 坂本幸雄的复仇,首先是一笔刻骨铭心的血债。他曾倾尽心血执掌的尔必达,是日本半导体的最后希望。 可2008年金融危机一来,美国美光和韩国三星就联手发动了价格战,把DRAM芯片的价格打到了成本线以下,摆明了就是要置他于死地。 坂本幸雄四处奔走求救,却处处碰壁。 最终,2012年,尔必达轰然倒下,被对手美光用一笔极低的价钱收入囊中,成了一件耻辱的“战利品”。 这对坂本幸雄来说,是毕生难忘的切肤之痛。 这笔账,其实根子在更早的20世纪80年代。那时日本半导体牛到什么程度?全球前十,六家是日本的,简直是打遍天下无敌手。 美国坐不住了,先是用一纸《美日半导体贸易协定》锁住日本,接着又借“东芝事件”狠狠制裁,直接把日本产业的上升势头给按了下去。 可以说,坂本幸雄喊出的“复仇”,浓缩了个人与一个国家产业的全部屈辱和不甘。 当然,光喊口号是没用的。 来到紫光集团后,坂本幸雄立刻把满腔怒火,变成了一套让对手胆寒的作战计划。 他给中国存储芯片开出的药方,是清晰的“三步走”:第一步,先搞定DDR4,解决“有没有”的问题;第二步,猛追DDR5,跟上巨头的脚步;第三步,直接布局3DNAND,抢占下一代技术的风口。 为了实现这个蓝图,年过七旬的他活成了一个拼命三郎。每天从早上7点干到晚上11点,成了“连轴转”的铁人。 他不是坐在办公室里指挥,而是频繁往返于北京、深圳、合肥之间,甚至亲自换上无尘服,钻进车间跟工程师们一起抠技术细节。 他要做的,远不止是造出一颗芯片。 他要在中国建立一个从设计、制造到封测的全套产业链,一个对手无法轻易用盘外招击垮的产业生态。 仅仅一年,紫光就拿出了DDR4量产产品,硬生生在美韩巨头的铁幕上撕开了一道口子。 坂本幸雄知道,一个人的复仇终究有限。真正的复仇,是播下无数颗能够挑战霸权的种子。 他在紫光建立了“存储技术实训基地”,亲自编写教材,把自己几十年的功力,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中国的年轻一代。 短短三年,他带出了500多个技术骨干。 后来,这些人成了长江存储、长鑫存储这些中国芯片核心企业的中流砥柱,把他的经验和意志,像火种一样散播了出去。 他曾说:“我不是在单纯帮中国,我是在帮所有被美国霸权打压的国家争一口气。” 这时你才明白,他的复仇早已超越了个人恩怨和国界。 他要用自己的晚年,去证明一件事:技术垄断,终究是可以被打破的。 从一句惊人的宣言,到一套周密的战略,再到一场无私的传承。 坂本幸雄的故事,已经不只是一个老人的复仇,它更像是这个时代里,所有试图打破技术壁垒、争取公平竞争的人们,一个生动的缩影。 信源:国产半导体再传好消息,日本75岁芯片专家投奔中国,美媒酸了——老叔社会观察
猜你喜欢
记住,过来人的忠告:1.形象,一定要走在能力的前面。2.形象好,加上
2025-10-10
西西情感啊
第30天[比心]
2025-10-10
银飙看娱乐
这定价,谁能拒绝得到320元的快乐?💰🎉
2025-10-10
恨风娱乐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