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印度年年贸易逆差,却还有钱支付外国货物金钱呢?那是因为印度的确没钱了,其实印度外汇已空缺到要让国家信誉丧失的程度赖掉整个50亿阵风订单。即便如此,印度还要经常性吸血去填补国内外巨大财政窟窿。 印度建国七十多年,绝大多数年份都在入不敷出。2022年,贸易逆差达到1010.2 亿美元,这意味着它买进来的远比卖出去的多。 问题的根子不在别人,而在自己的经济结构。印度没办法生产足够多的工业品,从石油到芯片都得靠进口。 石油更是命脉,八成以上从国外买,油价一涨,外汇储备就跟漏水的桶一样,一点点见底。 “印度制造”喊了很多年,可底子太薄。一个产品要做成,零部件得从中国、韩国、日本甚至欧洲买。 制造链不完整,就注定利润被别人拿走。更麻烦的是,越来越多的印度人开始追求进口的高端消费品,这种消费欲望让外汇流出速度更快。 那印度的外汇从哪儿来?靠的是几根外面的“输血管子”。最稳定的,是那些漂泊在世界各地的印度劳工。 三千万印度人在海外打拼,一年能往家里汇上千亿美元,他们的辛苦成了国家的命脉。可光靠侨汇还不够,印度又从灰色地带摸索出了几条活路。 俄乌战争后,印度买俄罗斯的廉价石油,再转手卖到欧洲赚差价,看似聪明,但这种生意全靠国际局势,一旦局面变化,利润马上清零。 再有就是不光彩的电信诈骗,这个产业之所以能在印度疯狂蔓延,正因为他们的英语普及,有人靠网络骗了全球的钱,不少黑钱也成了印度的外汇来源。 最让人咋舌的是,印度连老百姓的口粮都拿去出口换钱。国内仍有上亿人口长期吃不饱,但为了换美元,政府还是把大米和谷物大量卖到国外。 外汇紧张带来的麻烦越来越多,“赖账”只是个开始。法国的军火商、在印度投资的中国企业,甚至比亚迪都曾被拖款。 很多外资企业干脆不敢再碰印度的单子,怕的是钱砸进去拿不回来。信用越差,外资越躲,产业升级的路越走越窄。 表面上,印度的外汇储备看着挺高,号称全球第四。但那里面掺着黄金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这些东西可不是随时都能变现的钱。 更糟的是,印度每年要花几千亿美元去填逆差的坑,还得还近七千亿美元的外债,光利息就上千亿。 和能靠美元“印钱”的美国不同,印度的卢比在国际上几乎没人要,它想走“去美元化”的路,可没人愿意用卢比结算。 这几年,印度经济看着热闹,外界议论它要成为“下一个中国”,但光鲜的外表下,问题一个接一个。制造业起不来,外资投不进来,政府财政吃紧,很多人靠汇款和小生意勉强糊口。 如今的印度,靠着海外打工者的汇款撑起外汇,靠能源倒卖和粮食出口补窟窿,再靠各种灰色收入维持平衡。 这种模式像走钢丝,只要全球经济有点风吹草动,或者侨汇减少、能源行情一变,印度的财政就可能断裂。 所以说,别被“崛起”的外衣蒙住眼。印度眼下的繁荣更像是一种勉强维持的状态,靠借、靠省、靠运气组成的经济拼图随时可能碎裂。 一旦资金链绷不住,它面临的不只是账面赤字那么简单,届时或许连基本的进口都难以维持,那时候故事就完全变味了。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印度年年贸易逆差,却还有钱支付外国货物金钱呢?那是因为印度的
幕沧小澜
2025-10-07 15:45:19
0
阅读: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