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万就这样没了”。河南新乡,男子花40万买的大货车,第一趟拉货自行驶了30多公里就冒烟,他赶紧下车查看,发现有明火后跑去拿灭火器,可完全不起作用,火势越来越大,还蔓延到跟前,他只能躲开,看着大货车瞬间被火海淹没,随后赶紧拨打119。消防出具的报告显示不排除电气故障,保险公司请第三方鉴定,结果为发动机线路发生故障,短路产生的高温引燃了周边可燃物。男子拿着鉴定结果找到经销商,对方说找我没用,你得去起诉我,不然这几十万,领导不可能大笔一挥就批。男子很生气,质问对方之前不是说只要鉴定出是你们的问题,所有损失都不让我出吗,现在却全不认账。 赵先生是一名大货车司机,他在8月14号刚提了一辆新车,总价40万。他提到,新车提回来的第一天,自己特别高兴。 以前跑货车能挣钱,只是觉得车子用得久了,该换一辆新的,这样人和货物都安全。 刚买完新车,就有人联系他去焦作拉货,他觉得这是好运降临,于是赶忙办了牌照,在8月29日就上路前往目的地载货。 返程途中,赵先生心情大好,当天还是艳阳天,他想象着这一趟能挣不少钱,不自觉地嘴角上扬。 就在他心旷神怡时,突然从后视镜里看到车子冒黑烟,这一下把他拉回现实,赶紧把车停在路边下车查看。 他发现车下有明火,立刻快步冲到驾驶室取下灭火器,对着火根处喷射,可火势虽不大却灭不掉,还瞬间蔓延开来,整个车头都被火海淹没。 赵先生知道大势已去,眼下得先保住自己安全,于是站在旁边,一边看着新买的车心疼得滴血,一边拨打119。 民警赶到后迅速灭火,幸好后面载的货物没受损,最终出具的报告显示不排除电气故障。 保险公司也很快赶来,委托第三方鉴定公司对事故原因进行界定。 这期间,赵先生找到经销商,询问该怎么办、怎么赔偿,说自己才开了30多公里,第一趟出货就出这种事,幸好自己跑得快,不然人都可能出事。 对方让他别着急,说你去把鉴定报告拿来,如果是我们的原因,绝对不会推诿,肯定会赔。 男子心想,你们是东风经销商,或许没钱,但这个品牌的负责人有钱,只要自己拿出证据,对方肯定会赔,再加上对方都这么说了,便没了后顾之忧。 可第三方鉴定结果出来后,他兴高采烈地拿着报告给经销商看,对方却表示你给我看没用,这钱不是我出,也不是我能做主的,你得去起诉我。 赵先生指着报告上的内容,强调上面明确写着发动机右侧线路发生故障,短路产生的高温引燃了周边可燃物,这明显是车子的问题,为什么还要让自己去起诉。 他还说自己还等着车子跑货,客源就摆在那里,要是不去给人载货,人家就会找别人,以后自己的客源就少了。 对方则称,你不起诉的话,这个鉴定结果不算数。 赵先生更生气了,说不算数你早点说啊,你觉得哪家的鉴定算数,我们就找哪家做。 这时,调解人员听出了关键,不管找哪家鉴定,经销商都是希望走法律程序,他们想等法院怎么判就怎么执行,需要把法院的判决交给品牌负责人,让品牌方出钱,毕竟经销商既不会出这个钱,也没能力出。 赵先生犯了难,觉得这种费时费力的事不知何时才能结束,自己还得养家糊口。 不过调解人员告诉他,别着急,起诉的时候把所有费用都算上,对方都会一分不少地赔,每天的误工费、丢失客户的损失、车子的费用,包括律师费,都该由他们承担。 赵先生一听,觉得这样就没问题了,心想你们什么时候解决,我就把费用算到什么时候,自己也不亏,于是接纳了这个意见,准备走法律程序。 一、为啥经销商逼你起诉?不是法律要你告,是他们想“甩锅” 法律没规定“必须起诉才给赔”,反而要求经销商不能“故意拖延或拒绝”合理的三包要求。 他们嘴上说“鉴定是我们的问题就赔”,转头又不认,本身就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 经销商其实是想把压力推给厂家,自己不想出头。他们知道起诉后法院判了,厂家必须给钱,自己不用担责;但如果私下赔,怕厂家不认账,自己掏不起钱。 二、可以先试两步,不行再起诉 第一步:找市场监管局“撑腰”。带着鉴定报告、购车合同、经销商承诺的录音等证据,去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投诉。监管部门有权力督促经销商处理,很多时候这一步就能逼经销商坐下来谈,省了起诉的麻烦。 第二步:直接找厂家客服硬刚。经销商可能没权限,但厂家有。拿着鉴定报告找厂家,明确说“再拖着我就起诉,到时候连误工费、律师费都要你们赔”,厂家为了口碑可能会施压经销商解决。 如果前两步没用,再起诉。 这时候起诉不是被动的,而是拿着“实锤证据”要钱:根据法律规定,不光能要回40万车钱,维权期间的误工费、律师费、丢客户的损失,只要能提供证据,法院都可能判对方承担。 对于此事,大家如何看? 素材:河南民生频道2025年10月6日报道。
这名男子绝对是个人才!河南郑州东站内,一名男子还没有下高铁,就指着对面一辆高铁说
【6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