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动粗,一切顺利。9.24日,载着中国提供的人道主义救援物资5.5万个食品包的

烟雨评社 2025-10-04 22:45:14

无人动粗,一切顺利。9.24日,载着中国提供的人道主义救援物资5.5万个食品包的大卡车开进加沙,饥饿的民众一路追着。 在加沙的废墟上,一辆中国卡车缓缓驶入,车后跟着成群饥饿的民众,却没有哄抢,没有混乱,只有安静的等待。5.5万个食品包顺利抵达。 等待的人群里几乎没人说话,直到十几辆印着 “中国援助” 字样的绿色卡车引擎声由远及近,才有孩子忍不住喊了一声 “食物来了”,紧接着,原本安静的队伍开始跟着卡车移动,脚步轻得像怕惊扰了这场迟到的补给。 负责押运的约旦哈希姆慈善组织工作人员后来在日志里写:“全程没人拥挤,大家只是默默跟着,眼神里全是期待,这种秩序在饥饿面前太难得。” 这批物资能顺利抵达,其实绕了不少弯路。自 9 月 12 日加沙北部的齐基姆过境点关闭后,联合国的援助车队就断了线,中国政府早在月初就筹备了 6 万个食品包,一直等着合适的运输窗口。 这些 50 公斤重的包裹里藏着细心考量:除了大米、白糖和食用油这些基础食材,还有耐储存的罐装肉类和压缩饼干,每个包裹刚好能满足一个五口之家一个月的基本需求,连包装都特意选了防水材质,避免运输中受潮。 为了让物资顺利通过,中方和约旦、联合国机构反复协调,最终确定从约旦出发,经拉法口岸进入加沙。要知道,那段时间口岸经常因为局势变动临时关闭,前一周还有救援卡车被示威者拦截,这次能一次性通过十几辆车,全靠各方提前沟通好的通行方案。 卡车进入加沙境内后,沿途能看到不少倒塌的建筑,路边偶尔有裹着破旧毯子的民众驻足张望,一旦确认是救援物资,就会默默加入追赶的队伍。 此时的加沙早已陷入粮食危机。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几天前刚确认,北加沙有整整 50 万人面临类似饥荒的状况,超市货架早就空了,黑市上 1 公斤苹果能卖到 90 元人民币,普通家庭根本买不起。 有老人拄着拐杖跟在卡车后面,裤脚沾满尘土,手里紧紧攥着个布袋;年轻妈妈用头巾裹着孩子,快步走在队伍边缘,生怕挤到怀里的婴儿。没人推搡,也没人喧哗,只有卡车引擎的轰鸣和轻轻的脚步声。 分发点设在阿克萨烈士医院附近的空地上,这里的帐篷营地早就住满了流离失所的人,医院内部连走廊都挤满了伤员,根本腾不出多余空间。 当工作人员打开第一个食品包,掏出用油纸包好的大米时,人群里传来细碎的吸气声。一个穿蓝色上衣的男孩盯着罐装牛肉看了半天,直到妈妈接过包裹塞给他一块压缩饼干,才小心翼翼地咬了一小口,眼睛瞬间亮了起来。 负责分发的志愿者说,这批物资来得太及时了。加沙现在能正常运转的医院只剩 14 家,而且没有一家能满负荷运转,医疗用品短缺不说,连医护人员的口粮都快不够了。 之前约旦直升机空投物资时,不少食品包掉进海里捞不上来,这次中国援助的物资全靠陆路运输,一个都没浪费。截至 9 月 25 日,这批 5.5 万个食品包已经分发了九成,剩下的正往北部饥荒最严重的区域运送。 卡车离开时,还有民众远远站着挥手。有人把空的食品包折好收进怀里,大概是想留个纪念。在持续的冲突中,这样的救援物资就像微光,虽然没法立刻结束苦难,却能让饥饿的人吃到热饭,让绝望的家庭多撑一段时间。 联合国官员在现场看着这一幕,忍不住感慨:“在混乱的局势里,这样‘无人动粗’的顺利分发,本身就是一种希望的信号。” 而那些印着 “中国援助” 的绿色卡车,还在加沙的废墟间继续行驶,把食物送往每一个需要的角落。 卡车驶过的街道,废墟依旧,但那一刻,希望具象化为食品包中的每一粒米。 没有人知道下一批物资何时能到,但昨天的顺利运送,至少让几万双眼睛暂时脱离了绝望。 信源:京报网

0 阅读:57

猜你喜欢

烟雨评社

烟雨评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