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患癌却被切了胆囊、埋了化疗泵?医生为何对健康人挥起手术刀?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起震惊全国的医疗丑闻背后的法律真相。
2024 年 10 月 31 日,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一审判决给出了答案:涉案医生刘翔峰因故意伤害罪、受贿罪等多项罪名,数罪并罚被判 17 年有期徒刑。而这一切的起点,要从 2014 年长沙张先生的一次常规体检说起。张先生因发现肝占位到湘雅二医院就诊,所有肿瘤标志物检测全部正常。但主治医生刘翔峰却坚持怀疑他患了肝癌,执意安排手术探查。手术中明明发现只是良性血管瘤,为何还要切除胆囊、埋置化疗泵?更令人发指的是,在确认无恶性肿瘤后,刘翔峰竟然还安排了三次化疗。一年后,为取出化疗泵,张先生又被迫切除部分肝脏。重度脱发、频繁呕吐,身体垮了的他最终被鉴定为九级伤残。直到 2022 年刘翔峰涉嫌犯罪被查,张先生才恍然大悟:自己这八年的痛苦,竟然源于一场彻头彻尾的医疗骗局。法院最终判决医院赔偿 57 万,但这笔钱能换回健康的胆囊吗?能弥补八年的精神折磨吗? 从法律层面看,这绝非简单的医疗事故。刘翔峰的行为已构成故意伤害罪,其主观上具有明确的牟利目的,通过虚构病情实施不必要的医疗行为,这与一般医疗过失有本质区别。根据《刑法》第三百三十五条,医疗事故罪要求主观过失,而本案中刘翔峰的故意行为已超出该罪范畴,这也是其被以故意伤害罪判处十年有期徒刑的关键原因。民事赔偿方面,医院因未尽到诊疗义务,根据《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理应承担全部赔偿责任。但我们更该追问:为何这样的行为能持续八年?医疗质量监管体系为何形同虚设?
17 年刑期换不回健康的胆囊,57 万赔偿抹不去十年的痛苦。这起案件暴露出的不仅是个别医生的医德沦丧,更是医疗监管的严重漏洞。如何建立术前第三方复核、诊疗路径追溯等制度防火墙,才是避免类似悲剧重演的关键。毕竟,我们需要的从来不是事后的惩罚与赔偿,而是让每一把手术刀都永远敬畏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