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自己真正的休息【给“不想动”的你:你只是需要休息】最近假期了,有些朋友活力四

从蓉看健康 2025-10-04 09:41:21

给自己真正的休息 【给“不想动”的你:你只是需要休息】最近假期了,有些朋友活力四射到处游玩,有些朋友就很容易累,有时候明明想锻炼,但就是累,甚至陷入一种焦虑。

如果你有这种状态,先别慌。每个坚持训练的人,都有过这样的阶段。别急着给自己贴上"懒"或"废"的标签。不想练,背后往往有原因。

【不想训练,不等于你废了】

有时候你不想练,真的不是意志力问题,还需要考虑:

· 身体的信号——睡眠不足、饮食能量不够、月经周期疲劳,都会让身体自动熄火。

· 能量被掏空——工作、关系、环境压力过大,运动会变成"又一件必须做的事"。

· 训练方式不适合当下状态——强度太高、恢复跟不上,身体会学会用"抗拒"来保护自己。

如果你开始觉察到这些因素,说明你比自己想象中要清醒。

【找到你"不想动"的真正原因,听懂身体的信号】

01. 生理层面:是不是没恢复好

· 睡眠、饮食、压力、月经周期都会直接影响身体能量

· 当HRV长期低、晨起心率升高、总是困倦,其实是自主神经在告诉你:先别再加负荷了,缓缓

· 打个比方,相当于手机电池电量过低,强行耗电只会导致关机

02. 情绪层面:是不是在抗拒"要做好"的压力

很多人对于训练存在All in or nothing(非完美即失败)的极端心态,如果你在训练中总觉得"做不到完美就不如不做",久而久之就会陷入抗拒,所以允许给自己松绑,不是每次训练都要100分,哪怕只练10分钟,也是很棒的。

03. 认知层面:是不是把训练想得太重

很多人一想到训练,就自动联想到"流汗""痛苦""硬撑",可运动不一定是举铁一小时,走路、伸展、做家务,都是运动。这里要提到"运动零食"的概念:几分钟活动,就能把身体唤醒。当你在办公室已经坐了一小时,起身走走、做十个原地深蹲,就是很好的"运动零食"。

【五种应对策略,写给不想练的你】

01. 设定最小启动门槛

——比如穿上运动服、原地拉伸三分钟、出门走到小区门口。降低预期比硬逼自己高强度训练更有效。

02. 改变形式

——不想举铁?那就去散步、练瑜伽、打扫房间。让身体感受到"动"比"完成任务"更重要。

03. 记录训练后的感受

——每次动完,不管多轻,写下一句话:"我现在感觉比刚才好。"让身体正向反馈,而不是靠意志力硬撑。

04. 允许自己偷懒

——训练计划里,可以设计"允许缺席"的空间。告诉自己,"今天我选轻一点的版本",比完全放弃更可持续。

05. 回到初心

——问问自己,当初为什么想训练?为了健康、力量、身体感受,还是为了某个目标?找到原因,你会更容易找回动力。

【最后写几句鸡汤】

不想练很正常,你不必因为此刻的状态否定自己。训练不是惩罚,也不是任务清单的一项。

如果你能听懂身体的信号,允许自己在累的时候休息,在状态好的时候发力,你会发现,训练的可持续性,比"每天逼自己完成"重要得多。

你不是懒,你只是暂时没电了。

学会休息,才有力气继续前进。

————————————————————————

ps:文章源于《董懂动》董老师,新加入我们的康复体能训练师,专精运动专项体能、女性及中老年功能性训练,最近也科普了很多女性康复的内容,后期我也会逐步同步给大家,希望能帮助更多女性朋友。

大家有其他的问题,也可以下方来留言讨论和提问[思考][思考]健闻登顶计划 锐博康复

0 阅读:0
从蓉看健康

从蓉看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