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美联储高管柯林斯明确说,就算美国政府部门关门停摆了,美联储也一点不受影响,该干啥还干啥。 说白了,政府停摆是政客的问题,管钱的央行可不跟着折腾。这也不是第一次了,2018年底美国政府曾经停摆一个多月,当时美联储照样开会、调利率、发数据,完全没耽误。 美联储的 “腰杆” 为啥硬,它跟美国政府根本不是 “一条裤子”。按规矩,美联储是 “联邦 + 私有” 的混合体,上面有 7 个理事,总统提名、参议院确认,但任期足足 14 年,比两任总统任期还长,就是怕总统随便插手。 下面还有 12 家地区联储银行,是本地商业银行持股的,但这些银行只有投入资本的份,没分红权,不会被资本或政府牵着鼻子走。 更关键的是钱的问题,美联储根本不靠国会拨款过日子,它自己就能赚钱 —— 银行存准备金要给它交利息,买卖国债能赚差价,每年赚的钱除去运营成本,剩下的还得给财政部分红。你想啊,不花别人的钱,自然不用看别人脸色,政府停摆发不出工资跟它有啥关系? 2018 年底那回最能说明问题,政府因为边境墙预算吵翻了天,一停摆就是 35 天,创下纪录,80 万联邦雇员拿不到薪水,好多公共服务都停了。 可美联储呢?该开会开会,该调利率调利率,半点没受影响。当年 12 月 19 号,停摆都好几天了,美联储照样拍板把联邦基金利率往上调了 0.25 个点,这利率直接关系到银行借钱的成本,咱们普通人的房贷、车贷利息都跟着变,人家说调就调,没含糊。 到了 2019 年 1 月,停摆还没结束,美联储又开了议息会,虽然没动利率,但把经济形势分析得明明白白,还照常发布了非农就业、CPI 这些关键数据。要知道那时候政府部门都快瘫痪了,可美联储的报告该怎么发还怎么发,数据一个没落。 再往前数,2013 年政府也停摆过 16 天,情况差不多。当时劳工部的就业数据、通胀数据都延迟了,连计算 CPI 的价格样本都只有平时的 75%,可美联储该干嘛干嘛。 9 月份的议息会准时开,利率维持不变,还通过 12 家地区联储银行收集的本地数据 —— 比如企业开工情况、商店客流 —— 来判断经济走势。 德银后来算过,那次停摆每周拖累 GDP0.1 个百分点,可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半点没跑偏,该支持经济就支持经济,完全没被政客的纷争带乱节奏。 就说这次,9 月 30 号柯林斯放话的时候,政府眼看要停摆,果然 10 月 1 号就真停了,劳工部原计划发的 9 月非农报告、后面的 CPI 数据全搁置了。 但美联储怕了吗?根本没有。10 月 28 号到 29 号的议息会早早就定好了,肯定照开不误。野村的经济学家都说了,就算没政府数据,美联储该降息还会降,之前点阵图就显示要调 25 个基点,不会因为政客吵架就变卦。 市场也看明白了,就算数据断供,美联储还有备用招,比如看 ADP 的私人就业数据,虽然不如官方准,但足够支撑决策,不会两眼一抹黑。 鲍威尔这两年老说,美联储决策只看数据,不看政治,这可不是场面话。美联储有 19 个人参与政策讨论,12 个人有投票权,纽约联储主席常年能投票,其他地区主席轮着来,这么多人一起拿主意,谁也没法单方面说了算。 2025 年 9 月降息的时候,鲍威尔就强调,这是 “风险管理型降息”,全看就业和通胀数据,跟两党怎么吵没关系。这种独立性是刻在骨子里的,从法律到架构,层层把政治干扰挡在外面。 有人可能会问,政府停摆数据断了咋办?其实美联储早有准备。它不光靠劳工部这些政府部门的数据,自己的信息渠道多着呢。 12 家地区联储银行每天都跟当地企业、银行打交道,能拿到一手情况;还有私人机构的调查数据、市场交易数据,这些都能当补充。 2013 年数据延迟的时候,美联储就是靠这些 “备用信息” 稳住了政策,没出乱子。再说了,政府停摆从来都是暂时的,数据早晚能补,美联储看的是长期趋势,不会因为短期数据断供就慌神。 你看,政客们为了预算吵得面红耳赤,连联邦雇员工资都发不出来,可美联储该开会开会,该分析经济分析经济,该调利率调利率。 这不是说美联储多厉害,是它的制度设计就保证了能 “隔岸观火”—— 不管你们政客怎么折腾,我只管管好钱袋子、稳住经济大盘。 柯林斯说 “一点不受影响”,真不是吹的,这是百十年试出来的底气。政府停摆是政客的事,美联储是管钱的 “老大哥”,有自己的规矩和节奏,根本不会跟着瞎折腾,这也是美国经济能在政治乱局里还能稳住点基本盘的关键。
中国又抛美债了!这回的持有量再次创历史新低!特朗普气急败坏的喊话称,美国政府是要
【3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