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离停战谈判还有多远? 综合多家2025年8-9月报道,可得出三点判断: 1. 战场层面已出现"谈不动"的僵持信号 - 俄军对顿涅茨克双子城(斯拉维扬斯克、克拉马托尔斯克)形成三面合围,但乌军仍掌握约25%的顿涅茨克州,并依托高地+地下工事死守,短期谁也吃不掉对方。 - 9月后交火频次反而升高,波克罗夫斯克、库皮扬斯克一线日均炮击次数比7月增加30%,被外界视为"以打促谈"的常规操作。 2. 谈判条件差距依旧"跨不过" - 俄方6月-8月通过美俄元首通话、拉夫罗夫出访等渠道,反复抛出"六大条件":乌军撤出顿巴斯全境、承诺永不加入北约、接受联邦制+俄语官方地位、西方书面保证停止东扩并全面解除制裁等。 - 乌方立场可概括为"三个绝不"——宪法层面绝不承认失地、绝不接受中立化、绝不接受外部强制的政体改造;泽连斯基只肯在"30天无条件停火""全部交换战俘"框架下先建立互信。 → 双方核心诉求呈"零重叠",连临时缓冲区范围都谈不拢。 3. 外部调人"有心无力" - 特朗普政府为展示外交得分,8月15日与普京会晤后公开支持"先停火-再冻结战线"方案,但随即被德、法、英等六国联名抵制,欧洲提出"停火须先于领土谈判、乌克兰必须全程参与"五条红线。 - 北约短期内无法给乌克兰"替代性安全保障",而莫斯科要求"书面永久停止东扩"更是北约法律程序上几乎不可能作出的承诺。 - 中国、土耳其、联合国特使虽在穿梭,但尚未提出兼顾"乌克兰主权"与"俄罗斯安全关切"的可操作折中案。 结论 在"战场打不动、谈判谈不拢、外部调不动"的三重僵局下,俄乌冲突离正式停战谈判仍"至少一步之遥"——这一步就是"政治意愿的临界点"。目前看,2025年秋季出现全面和约的概率<15%;更可能的情景是: A. 低烈度消耗继续,前线呈现"朝鲜半岛式"冻结(概率≈40%); B. 在1-3年内,因西方援乌力度收缩或俄国内经济恶化,双方被迫接受"顿巴斯换停火"的阶段性协议(概率≈35%)。 换言之,真正的谈判窗口大概率要等到一方资源或政治耐性率先跌破阈值,而目前双方都还没"打够"或"熬够"。
俄乌冲突离停战谈判还有多远? 综合多家2025年8-9月报道,可得出三点判断:
深度老高
2025-10-01 21:36:03
0
阅读:0